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4月19日,2022年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研讨会举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021年以来学校启动的5个首批改革试点学院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学院结合学科特色开展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改革举措和经验。以下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肖鸣宇的发言内容: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下面我代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汇报我们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生一流课程体系改革探索的思考与谋划。
一、改革背景
首先是对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思考,计算机学院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进去全球前20(第12位),相较于2020年的第30位有大幅提升;ESI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0.41%,相较于2020年的0.64%也有了较大提升。那么与此同时就产生了几个问题:第一,高端人才培养是否跟上了脚步?第二,培养方案是否符合当前需求?第三,课程是人才培养重要载体,如何有效建设?人才培养特别是博士的培养水平,反映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博士培养方案改革,探索高端人才培养就成了当务之急。
为此,计算机学院组织了多场调研和研讨会。多次展开海内外知名高校例如清华大学、CMU等博士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对比;并与研究生院、校内专家一起,针对计算机博士培养方案的改革展开了多轮研讨。
二、改革思路
相似点 |
差异 |
|
学分 |
学分分布和清华类似,和CMU的专业课程数相近。 |
CMU基本只有专业课要求。 |
课程内容 |
课程名称大体相似。 |
清华和CMU的课程难度高于我校,课程内容更前沿;课程上学生参与度更强。 |
考核和检测 |
都有针对博士生的考试和开题。 |
清华和CMU称资格考试,我校为博士综合考试; 清华和CMU开题,年度检查比较严谨,需做公开报告;我校导师自己组织。 |
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对比
从上面的培养方案对比中可以发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的学分要求、课程框架与清华等名校很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课程的质量和深度,因此我们以一流课程建设为主要载体,围绕一流课程建设为核心来进行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强调课程的“前沿性”。
教学形式上,采用“博士前沿课程”+“基于项目制课程”,鼓励课堂讲授与研讨交流形式相结合。
教学内容上,不再从基础理论讲起,直接以如何做成某个项目的形式进行交流。
考核形式上,鼓励项目制、小论文等形式的考核,以是否具体解决某个问题为检验标准。
开题报告改革上,要加强质量把控和管理。
三、方案实施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博士资格课程”模块的建设方案,模块由必修模块(2门必修)+ 选修模块(多门选修2门)组成。
1.必修模块,由2门基于数学理论基础的课程组成(新要求):(1)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Bakh Khoussainov院士新开课);(2)统计学习理论及应用(杨国武、文泉)。
2.选修模块提供了8门课程,其中:(1)理论方向课程2门(注重挑战性):算法博弈论、最优化问题的数据驱动与启发式方法(新开课程)。(2)系统方向课程2门(强调前沿性):时空数据管理与分析(新开课程)、网络计算前沿(整合后新开课)。(3)人工智能方向课程2门(注重实战性):多媒体信息处理(新开课程)、机器智能。(4)前沿方向课程2门(强调前沿性):博士前沿课程I、II(新开课程)。
以上改革课程均已开课。
四、实施效果
最近,计算机学院一流课程体系改革实施后,召开了一流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暨博士培养方案改革研讨会,交流博士生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从而进一步推动一流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目前开设的2门必修课程+8门选修课程,从实施效果来看,10门博士改革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均做到了注重前沿性;在教学形式上,更侧重研讨交流,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在考核上以项目制、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
例如:由新西兰院士Bakh领衔建设的必修课程,根据学科前沿,制定了专门的培养方案。首轮开课中多次询问课程内容是否和学生背景挂钩,不断修改打磨课程。郑凯教授的《时空数据管理与分析》课程,注重前沿方向介绍、学术论文研讨和学术报告写作为实践,贴合了“前沿性”。屈鸿教授的《机器智能》以实际任务带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做到:会做研究—Papers;能带团队—领导,可找事情—探索,贴合了“项目制”。《博士前沿课程I》则邀请到“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老师在清华大学指导的首批毕业生—李闽溟(现为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和黄志毅(现为香港大学副教授)共同授课,做到了强实践、宽视野,开阔了博士生的学术视野。
五、思考与展望
今后,计算机学院将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关注国际一流高校培养方案和前沿技术,对标一流,强化课程融合与课程模块化、基于项目式的研究性教学,继续强化课程建设的“前沿性”、“创新性”和“深度性”,做到项目反哺教学,教学催生优秀教材,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谢谢大家!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