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2022IBM博士生奖学金揭晓,软件学院优秀毕业生丁杨瑞博在全球32个国家183所大学的数百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与其他18人共同获此殊荣。
丁杨瑞博为我校软件学院2018届国际菁英班学生,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周帆副教授为其导师,廖勇教授为国际菁英班班主任。本科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博学位,现为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生,其导师为Baishakhi Ray 和 Gail Kaiser教授。研究重心在于自动化软件工程的机器学习,并对自监督源代码建模和程序分析深度学习颇有兴趣。不久前,他作为一作撰写的论文《Towards Learning (Dis)-Similarity of Source Code from Program Contrasts》被ACL 2022会议接收。
IBM博士生奖学金的获奖者主要来自人工智能、混合云技术、量子计算、数据科学、安全等研究领域。从1951年设立至今,IBM通过极具竞争力的博士生奖学金(IBM PhD Fellowship Award)计划认可并表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上千名优秀博士生。2022 年IBM博士生奖学金分为两年发放,其中美国地区的获奖者第一年将得到6万美元,第二年将得到3.5万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获得者每年将获得6000美元至2.5万美元不等的奖金。此外,所有获奖者将可以获得一位来自IBM的导师指导,并有机会在获奖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到IBM实习。
这不是2018届国际菁英班毕业生首次获得荣誉了。2021年,王昱科荣获2022-2023学年英伟达研究生奖学金,该奖共授予10位参与GPU计算研究的博士生,每人最高可获得5万美元。王昱科为软件学院2018届国际菁英班的学生,本科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本科毕业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大学(UCSB)计算机科学系(CS)直博深造,丁雨霏和谢源为导师,开展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计算系统与框架编译器方向研究,发表国际会议、期刊论文共16篇,第一作者论文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顶会(OSDI’21),并行计算与编程语言顶会(PPoPP’22)和高性能计算顶会(SC’21)。读博期间参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和NVIDIA(英伟达)研究院实习。
二十年来,面向全球申请者开放的英伟达研究生奖学金计划一直致力于为基于 GPU 工作的学生提供支持。这些研究者从事着GPU计算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工作,具体包括深度学习、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架构、电路、高性能计算、生命科学和编程系统方面的项目。英伟达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曾说:“我们的奖学金获得者是世界上最有才华的一些研究生,他们正在研究计算机科学中一些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很高兴能够支持他们的研究”。
2018届国际菁英班毕业照
二十一年砥砺前行,软件学院风华正茂。在育人道路上,软件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育人沃土,潜心人才培养,不断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菁英班就是一项有力举措。国际菁英班以培养面向本专业的前沿科学研究领域领军人才为目标。实行“名师、名校、名专业”战略,实施国际化的“教”与“学”和“一对一”导师制。专业课全部采用全英文的小班教学,任课教师全部拥有海外学习背景,教学形式也丰富多样,包括项目驱动、面对面辅导、主题沙龙、Mooc教学、翻转课堂等。疫情之前,学院先后邀请国外知名大学教授来校授课,其中包括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的Bill William Nace教授。学院依托学校国际暑期学堂,邀请来自包括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荷兰莱顿大学的十余名国际知名学者开展专题讲座。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Bill William Nace教授课后合影
不仅毕业生成果丰硕,在校生也表现优异。何震宇在大二时,就在信息检索领域顶级会议SIGIR上发表了论文,这是学校首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此会议上发表论文。刘思逸在校期间,就在机器学习领域顶级会议之一的ICLR上发表了学院首篇论文;郑雨嘉在大三下学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该领域最顶尖的Zachary pardos教授一起研究教育机器学习,他参与的项目为纽约19所大学中的数十万大学生进行不同学校间的课程转换对接,让美国最大的城市公立大学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学生们能够更自由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在疫情期间发挥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他在校期间还发表了6篇高水平论文。国际菁英班多次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网、微成都、成都商报、成都发布等主流媒体报道。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