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全面落实《电子科技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施新工科建设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强化科研育人,推进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信通学院依托“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由杨建宇教授、吕幼新教授领衔开展的“卓越成长计划”,于2019年5月招收第一批学生。该计划以“唤起好奇、探究知识、激发潜能、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构建“案例化核心课程”与“通关式科研项目”相融合的培养体系,旨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在学科中挖掘兴趣,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勇于担当的创新人才。
第一批同学从2019年起分别进入“全天候微波感知系统创新设计”“智能人机声音交互系统创新设计”“无人集群系统创新设计”“基于麦克风阵列的智能信号处理系统创新设计”四个项目组学习。到目前为止,共有24位同学完整地通过了“初级”“中级”“高级”“创新设计”四个阶段,完成通关,顺利结业。
为更加充分地评价学生在“卓越成长计划”中的学习成效,6月13日,信通学院举行首届科研育人优秀毕业生答辩会。副院长凌翔,科研育人首席教授周云,项目组负责人史创、王刚、易伟担任评委。
“全天候微波感知系统”项目组虞绪尧同学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四个阶段的通关项目,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还基于毫米波雷达研制了“室内人员监视与跌倒检测设备”,进行了产品化并投入了市场,已被多家养老机构使用,从工程创新走向了产品创新。虞绪尧同学提到,科研育人将核心课程和通关项目相结合,这将学生从单纯课本和试题中解放了出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工程实践和学业知识相连接,同学们会自觉地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不仅使学业知识学得更扎实,更让同学们充满热情去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探索未知。
“无人集群系统”项目组范旭祥同学汇报了在参加科研育人项目期间是如何一步一步在科研项目中通关的。他分享到,自己每天不停地‘捕捉’灵感,与老师交流讨论,进行实验,从初级、中级再到高级、创新阶段,除了在科研项目中遨游,参与前沿问题研究,还发表了学术论文、申请了发明专利、参加了学科竞赛,大学四年,收获满满。
即将去剑桥大学深造的魏韶修同学介绍了他在“卓越成长计划”中的工程实践经历,除了完成核心课程和通关式科研项目之外,还深度参与了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实现了基于雷达的交通场景跟踪,并且发表了三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王方霄、严朝保、王苹洁等多位同学也依次做了成果汇报。评审专家根据同学们的答辩表现、学习成效、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虞绪尧等3位同学获得卓越(A+)证书、朱汉鑫等7位同学获得优秀(A级)证书、李熙乐等14位同学获得优秀证书。
“卓越成长计划”作为全校最早一批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改革专项计划,是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而进行的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目的是培养工程创新引领型人才。经过项目组老师的付出和同学们的努力,以“案例化核心课程”与“通关式科研项目”相互融合的“卓越成长计划”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推进了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撑了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
编辑:李文云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