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落实团中央部署的2022年大学生“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社会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党的四个历史时期,感悟“红船精神”,鼓舞新时代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贡献,近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红船实践队队员前往四川省泸州市野火农业合作社参观调研。队员们参观种植田地,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宋昭云进行采访交流,学习他的坚持和奋斗的精神,感悟他心系家乡、扎根乡村的情怀,体会他顺应时代号召,敢为人先,拼搏奋进的决心。
初进凉坳,是阵阵稻香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的凉坳村是一片高粱基地。到达目的地后,宋昭云带领着队员们参观他的60多亩稻田,一片片的稻田看似被田垄隔开,实则连通为一个整体,使得这大面积的稻田的水源管理更加轻松。青翠的水稻在风中舞动,队员们一边走着,宋昭云一边介绍着他的稻田,提到风中浓郁的稻香时,队员们纷纷表示感受颇深,在这炎热的天气,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的稻香很有韵味,宋昭云的嘴角也不禁上扬。这是他精心挑选的新品种,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有着不错的产量的同时也有着很好的质量。
走到稻田中部,稻田中出现了一种紫色的植物,对此队员们不禁感到好奇,经过宋昭云的解释,队友们了解到:稻田中有比较多的铬元素,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而这种被称为梭鱼草的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铬元素,同时它还能分解水中的多种有毒物质,除此之外,梭鱼草还具有短的成长周期。
传统的农作方式比较单一,而宋昭云引入的新型稻田经营方式不同:在稻田中引入一定养殖密度的龙虾,既可除杂草和很多危害性的幼虫,减少人工费用的支出,又可以保证水稻的产量,在稻田中稳定收获一批水产。一举两得,更符合农业的现代方向。
宋昭云介绍到这里,队员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读到“新农民”和见到“新农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队员们对农业有了更多更切实的认识。
再看山头,是黑中透红
参观完稻田,宋昭云带领着队员们前往了他的玉米地,他所种植的玉米与我们常见的玉米并不相同,这是引进的新品种——黑玉米。
而坐下时,诉艰辛与收获
回到家中,队员们与宋昭云面对面坐下交谈,当被问到为何要回乡从事农业时,宋昭云说道,其实自己大学毕业时也是想着能够在城市中打拼一番,但是几年后,他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丧失了意义,看着家里的父母渐老,田间的土地大都撂荒,看着城市里疲惫的自己,他听到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召唤。于是宋昭云辞去了城市的工作,回到家里从事农业,开始了新的人生。
返乡从事农业的过程中,困难远比最初预想的多。尤其是对于宋昭云这样一个非农业专业的人,做农业几乎就是从零开始。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看书,在网上搜索信息,向他人咨询等方法宋昭云尝试了很多,而当队员们问到宋昭云创业起步时的困难,挑选农作物品种时是否有试错,又是如何说服村民接受自己的经营方式和品种时,宋昭云叹了口气,说起了他试错的历程以及耐心地向许多不理解他的村民反复解释的经历。同时,农机的遥控、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售卖这些方面的技术问题也是他创业路上的困难之一。但是让宋昭云最难受的还是亲人的不认可,宋昭云的父母并不能接受自己辛苦养育的孩子不去城市打拼,而是回到家中从事农业。队员们感叹宋昭云当初回到农村的勇气和坚持下去的毅力,顶着几乎全村人的不认可,敢于在从未尝试的路上摸黑前进的坚韧。
现在这些困难都已经跨过去了,从小白到现在的几十亩土地经营者,宋昭云正逐步推动村中自动化、机械化的农业发展,他的稻田便是遥控机械栽种。而他现在正努力实现模块化全自动化农业,四川农业大学上个月邀请他去学习更多经营方式,相信他的未来会有更多可能性。
在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宋昭云返乡创业的艰辛、从零开始的不易,同时,还有他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努力、决心,敢于返乡创业的勇气和对家乡的深刻情怀。交谈中他提到,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返乡创业、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一路走来,挥洒汗水,虽有艰难险阻,亦不言放弃。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正是这样做实业、脚踏实地的人,坚韧不屈,披荆斩棘,不为攻坚克难后的荣光,只为一路走下来的初心。这样的精神值得青年们学习,也必将激励更多的青年人为祖国的需要挺身而出。
编辑:李文云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