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月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学仪器史专业委员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承办的“科学物质文化系列讲座”第二期开讲。电子科技博物馆邀请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曾任科学仪器学会主席和科学史学会理事,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历史系名誉退休教授Richard L. Kremer作题为“科学仪器设计中的‘技术理念’与创新”的学术报告。讲座由电子科技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赵轲主持。本次报告共吸引来自全国的645名专家学者学生线上参与。
报告中,Richard提出,科学仪器几乎没有在短时间内凭空创造的,科学仪器中的创新往往是从现有仪器或其他技术中借鉴理念、工艺、解决方案和材料等,调整现有设计来创造新设计。他结合4个实际案例对“技术理念的循环”与创新进行三个方面的阐释。
他首先对科学仪器从创造、使用、收藏的不同生命阶段进行解读,将科学仪器比作人类,它们同样有自己的传记、自己的故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迭代,绝大部分科学仪器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就此度过了第一生命。然而,当科学仪器被博物馆收藏时,又产生了历史和文化的价值,赋予了它们第二次生命。他通过分享1850年之前的短间隔计时器、19世纪70年代的显微镜油浸物镜、20世纪30年代贝克曼的电子PH计以及同时期的扭秤,论证了“技术理念的循环”的观念。最后,他再次强调了这种传递式的科学研究和历史,提出科学仪器史的研究应该以hands on的方式,重视仪器内部的探讨。
提问讨论环节,参加本次讲座的专家、学者、同学与Richard积极探讨。格拉斯哥学院的肖洋同学提问:“在技术理念的循环中,应该有一些失败的技术迁移案例,您认为他们也算这个循环的一部分吗?这些失败有什么意义?”Richard承认,在技术迁移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但工程师和科研人员会不断进行尝试,寻找成功的方法。他也表示,有时很难去证明一项科学仪器的创造确实是由之前的技术迁移而来,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寻找资料来佐证。最后他也提到,这种循环不仅存在于科学仪器的发明创造,也在人类历史的很多方面有着重要体现。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刘年凯提出问题,“技术理念的循环”观点非常有意思,但是在缺少一手文献的情况下,如何去论证?Richard表示,这个问题他也遇到过,他发现瓦特的蒸汽机和望远镜有相同的技术理念、物理原理和设计,但是无法找到原始文件,目前该研究搁置。贝尔实验室要求科研工作者留下研究记录,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对此类研究有帮助。
科学物质文化系列讲座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学仪器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拟邀请全球科技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科学、物质、文化方面的讲座。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李果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