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8月28日,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承办的“学者论坛”暨量子物理与光量子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首届“光量青成”论坛在清水河校区举行。浙江大学林海青院士出席,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魏苏淮教授、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季威教授等学者受邀作了量子物理与光量子信息系列学术讲座,英才实验学院党总支书记、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张妍宁教授主持论坛。
魏苏淮教授首先为大家带来题为“Theoretical study of unusual material properties of Cu-based compounds”的报告。魏苏淮教授通过对比,详细讲述了计算方法的发展对深入理解材料电子性质的推动,并以铜基化合物,如铜的硫化物、氧化物和卤化物等为例,介绍了其新奇的晶体和能带结构、适当的铜受体能级、良好的离子扩散、导热性和超导性等物理性质。相关工作展示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材料理解和预测方面的强大能力。
王金兰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功能材料设计的机遇与挑战” 的报告,介绍了其课题组面向功能材料预测的需求,在机器学习算法方面的开发,指出了其在精确结构预测领域的优势和不足,并以多个三维和二维材料体系为例,探讨了机器学习在新材料高效筛选与设计中的机遇与挑战。
季威教授带来了报告“Construction of kagome electronic states in the two-dimensional limit”,介绍了以Co3Sn2S2和MoxTey为代表的新兴二维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表面电子性质,表示自己与实验团队合作,通过低温STM等先进技术手段,在部分二维体系中发现了kagome电子态,相关研究为二维极限下新奇电子态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报告最后,林海青院士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其对于超导理论的独特见解,介绍了铜基超导体中超导性和反铁磁序共存的可能,详细论证了磁交换作用对于电声耦合强度以及超导转变温度的影响。林海青院士的分享使大家对传统BCS超导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电子科技大学量子物理与光量子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3月正式获批建设。实验室主要依托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筹建,聚焦量子信息中的物理基础、光量子信息器件设计与制备,布局量子关联与多体量子物理、量子模拟与量子计算、量子材料与器件、光量子信息处理与互联四个研究方向。本次论坛邀请了长期从事量子物理与光量子信息相关方向研究的优秀海内外学者汇聚我校,集中开展学术报告和交流讨论,促进高水平科研合作与学科发展,提升了学生们前沿视野和学术创新能力。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