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0月22日,2023成都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闭幕。除了那些在科幻领域熠熠生辉的名字,本次大会还云集了近百位科学家、专家学者,与大家一同仰望宇宙星河,探寻科学与幻想的交汇点,探讨未知未来与人类文明的走向。近日,红星新闻“科学家说科幻”系列专访报道了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及情感智能机器人专家任福继教授,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这一充满未知和想象力的话题。
任福继,电子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人工智能及情感智能机器人专家、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工学会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
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在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里构建了不可思议的索拉里斯星文明。书中的仿生人通过对人类记忆和思维的复制并不断地学习,逐渐与真实人类更加接近。
现实中,“情感交互”正在成为机器迈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战场。
任福继(左)和他的机器人伙伴
研究人工智能及情感智能机器人的专家学者,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机器人如果有了情感,是否就有了自我意识?会对人类造成威胁吗?对此,日本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任福继说:“人类研发机器人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人类。情感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要遵从伦理原则,其规程及监管制度应尽早制定。”
情感可以计算,机器人用大数据“读”心
作为研究人工智能及情感智能机器人的专家学者,任福继不是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就是在去实验室或学术研讨会的路上。1个多小时的专访里,他分享了自己和机器人伙伴的成长故事,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但略有遗憾的是,目前该实验室正处于研发阶段,无法进行参观体验,只能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带大家提前感受科技的魅力。
如何理解情感计算,要从“情感”这个源头说起。在任福继看来,情感是相对复杂的概念,包括情绪、感情、意识等多个维度。情感计算的概念最初由MIT媒体实验室的皮卡德教授于1997年提出。他指出情感计算涉及情感、情感的引发以及意图对情感的影响方面的计算。
任福继(右)和他的机器人伙伴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情感计算’,让机器人具备感知、理解、表达和适应情感的能力。”
比如,当你涨工资时,具有情感计算能力的机器人会是什么反应?任福继说,未来的情感机器人,它不仅会接受这个既定事实,还能“读”出你的愉悦心情,拍拍你的肩膀给你鼓励,“真为你感到开心,你的努力是看得到成果的。”
当你失恋感到难过时,它也会有同理心,“读”出你的悲伤,给你一个拥抱并安慰你说,“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以说,情感机器人的诞生、发展,和大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感是可以计算的,从人类语音、表情、生理反应里获取情感信息,采集大数据,确立基于情感交互及先进智能的心理健康感知与计算的理论体系,实现情感交互、融合感知。
开创“心状态迁移网络”,赋予机器人“大脑”
事实上,脑科学被视为理解宇宙、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终极疆域”,人类从未停止对人脑的探索以及对其运行机制的模仿。任福继及其团队也不例外,他们关注脑科学、心理学研究,且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心状态迁移网络”理论,为开发情感机器人奠定了基础。简单来说,就是以智能机器为载体,以多元感知为手段,以情感计算为突破,实现高级人机交互。任福继说:“我和团队十余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我们把在心理学上研究情感转移到工程上来,结合人类的自然语言、语音、表情以及生理信息等指标,综合进行人类的情感计算,让机器人进行深度学习,产生机器情感。”
什么是“心状态迁移网络”理论?任福继解释,人类的情感有高兴、悲哀、愤怒等诸多状态,在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后会发生迁移,“比如你本来处于悲伤状态,但突然听到一个好消息,悲伤状态马上会迁移到高兴的状态。”任福继及其团队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基于语言的情感认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构建了先进的情感语料库。
“人的心理状况可以分成若干个独立的状态,我们通过大量人群调查统计,得到一张转移图(工学模型)。当人的情绪受到外界刺激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预判你当下的状况。”任福继介绍,这也叫“丰心工学”,把情感语料库输入到机器人身上,让机器拥有“大脑”功能,用工程的方法去感知人的情感及心理状态,“机器人将不再是冷冰冰的一个铁皮人,而是可以分享、分担情绪的‘有温度的机器人’。”
除此之外,任福继还从语音、表情、姿态等情感状态上建立语料库,试图从客观上还原出人的心理状况。他说,“现在的情感分析是多维度的,如文字+图像+表情+语音等的综合分析,即多模态情感分析,是目前来说比较前沿的情感分析研究方向。”
“养成系”研究者复刻了一个自己,“‘双商’都将在线”
视线拉回到1980年,任福继回忆,那个年代又被称为机器人元年。1985年,日本工业机器人占全世界的67.2%,有超过2/3的机器人在日本工厂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他前往日本留学,从事人工智能领域。但他发现,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很多企业挤破脑袋想让机器人进入家庭,承担起保姆护理、陪伴等职责,但都没能成功。
究其缘由,任福继认为主要原因是机器人没有情感,“人类不希望用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来作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情感计算,希望将机器人引入到家庭,服务于人类。
2000年前后,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开始从事情感计算与情感机器人研究。
任福继(右)和他的机器人伙伴
因为不想把机器人的外形设计成冰冷的铁皮人,任福继想到用硅胶等材料为机器人打造皮肤,其触感接近真人皮肤。但选谁当模特不涉及侵犯肖像权?几经思考和尝试,他选择等比例“复刻”了一个自己:从发型、身高、外貌到衣着风格,都和自己一般模样。
说到这,任福继翻出手机相册,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他的机器人伙伴。
视频中,任福继跟人形机器人坐在一起,两人同时皱眉、点头、眨眼睛,起身握手,动作幅度近乎一致。“它也叫任院士,只不过他不晒太阳,肤色要比我白一些。他待人接物,说话风格,语音语调都和我差不多。但又差很多,因为它现在的一切都是在模拟,IQ、EQ都在不断进化中。”
接着,他把手机里的机器人照片拿到自己脸庞前作对比,开玩笑地说:“有时候看着它,感觉自己像在照镜子。用现在流行的方式来说,我属于‘养成系’研究者。用不了几年,就能把它‘养成’(情商智商)双商都在线的情感机器人。”
哆啦A梦将变为现实,2049年或将诞生有情感的机器人
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在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里构建了不可思议的索拉里斯星文明。书中的仿生人通过对人类记忆和思维的复制,并不断地学习,逐渐与人类接近。在黑匣子里不知疲倦地自主学习,不断进化的人工智能,仿佛就像有了意识一般。
诚然,现实中的人工智能还远未实现科幻小说中的智能水平。在语言工程、智能信息工程、情感计算及机器人研发方面躬耕多年的任福继认为,情感计算是研发未来机器人绕不开的门槛。一个与人类友好共生的机器人时代并非遥遥无期。
任福继参加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图片来源:锦观新闻)
“目前的机器人还不具备情感意识,但未来30年内,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将是基于理解,具有脑智、心智和意识的先进智能。”任福继表示,预计五年内,具有初步情感的机器人开始进入产业化。
10年左右,相关技术能够实现重大突破,比如像哆啦A梦一样具备情感的智能机器人交互产品会出现,并且会是普通家庭可以买得起的价格。预计到2049年,会出现真正具备情感意识的机器人。
让机器人有“情感”,难点在哪里?任福继认为,一是感知能力,需要让机器人先感知到人类的情感变化,但人类的情感太过复杂,甚至会隐瞒、伪装,在短期内想突破人类情感机制很难;二是认知能力,让机器人感知情感后判断其属于哪种心理状况;第三则是表达能力,也就是让机器人学习如何将情感表达出来。
如果机器人有了情感意识,应该怎样去约束它们的行为和决策?任福继说,这应该是大家比较关心、而且争议性很大的一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人类研发机器人,最终是为人类服务。情感机器研发一定要遵从伦理原则,其规程及监管制度应尽早制定。另一方面,在研发大模型中应设立基准线,负面的训练数据应尽量过滤掉。
打造科技创新的“明珠”,希望首批情感智能机器人落地成都
在任福继看来,“科幻最主要的是创新,依据科学理论,敢幻想、敢探索、敢实践。好奇心会驱使你去追求真理。”任福继说:“以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情感被认为是天方夜谭,是不能被研究的。但我们有足够的好奇心,敢依据科学理论去幻想,去探索新的方向——先进智能,我们认为情感是可以研究的。”
他表示,情感计算的先进智能机器人是人类的刚需,其未来场景应用包括护理、幼儿陪护、健康医疗等行业。
2022年,任福继选择到成都发展,并加入电子科技大学。在他看来,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川渝地区的科技创新必须发展起来。
任福继参加计算机(网安)学院国家“珠峰计划”拔尖人才实验班师生座谈会
从全国来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中部,这就为地处西部的成都在未来差异化竞争发展中留下了广阔空间。“成都可直接跳过沿海地区,面向海外招揽产业需要的人才,带动产业超前发展。川渝地区可以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版图里的第二个制高点。”任福继认为,这些后发优势在于,四川有诸多高校,人才优势较为明显。
“目前,我们正加快先进智能和情感计算的前沿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加快推进包括服务机器人、情感机器人等相关产品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任福继透露,自己的团队计划以成都为大本营,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基地,辐射全国。“未来研发出来的第一批情感智能机器人,将首先考虑投入到成都市场。”
谈到刚刚结束的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以及成都未来科幻产业的发展,任福继充满期待:“希望通过科幻大会激发青年群体对科学的热情、激情。让更多的人才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助推人类文明进步。”
编辑:李文云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