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2月3日至6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决赛阶段现场比赛(以下简称“国赛”)在天津大学圆满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电子科技大学参赛团队喜获7项金奖、6项银奖,刷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获金奖数及奖项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本次大赛中,我校遴选的13个国赛参赛项目全部通过国赛网评进入到最终决赛。现场决赛阶段,我校在“高教主赛道”斩获3项金奖、3项银奖,其中研究生创意组《太视界——太赫兹远距离8K视频传输领跑者》项目位列小组第一名;在“产业命题赛道”斩获4项金奖、2项银奖;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斩获1项银奖。
学校自今年3月启动大赛备赛以来,在校领导高度重视、统筹部署下,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学生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合作发展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各学院密切配合、精心准备,通过27场宣讲、39场项目沟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积极投入、力争佳绩。
在校赛阶段,我校累计参赛项目1933项,有效扩大了大赛的影响力。进入省赛,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联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各学院等进行专题辅导23场,依托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赛育人、以赛促创、赛创融合,在省赛中斩获22金、11银、12铜的佳绩。国赛阶段,创新创业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国赛训练营”,形成“1+1+1”备赛模式,得到了学校各部门和学院全方位的支持、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激励成电青年敢闯会创、善创善为。11月29日,学校举行大赛行前部署会,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并勉励参赛团队赛出风采、奋勇争先、科技报国。
学校将继续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为抓手,“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加快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通过建平台、抓项目、打基础、强队伍、促融合“五位一体”打通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链条,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提升青年创新能力、激发青年创新活力,形成能支持学生创新实践的良好生态。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会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大学承办。今年共有来自国内外151个国家和地区5296所学校的421万个项目、1709万人次报名参赛,126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在天津大学参加决赛阶段现场比赛,423个项目获得金奖。
金奖项目介绍
1. 太视界——太赫兹远距离8K视频传输领跑者(高教主赛道 研究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王炜鹏(项目负责人)、张文龙、王琦源、田朔旗、李文博、王正、董亚洲、舒青山、曹浩一、周泓机、丁科森、龙珍、毕春阳、顾蒋忻、李紫菡
指导老师:曾泓鑫、黄林、龚森、张雅鑫、 杨梓强
推荐单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太视界团队解决太赫兹芯片、器件、系统的三大难题,实现自适应二极管芯片调用技术、高速直接调制技术以及多维复用技术,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出光速Pro、光速mini、光耀Ultra三套产品,实现转播距离更远,性能国际领先。
2. 《波光引领——中国卫星互联网天线领航者》(高校主赛道 研究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卓儒盛(项目负责人)、余海林、白景涛、王可萱、边爱茗、王思淳、杨玲艳、许贺、许星星、张豪、宫傲、汪晟、赖文杰
指导老师:汪相如、梁锋、刘永、李毅、张洁、胡添勇、郭珺、吴亮、陈晓茜、胡晓
推荐单位: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面向国家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新型材料的低功耗、高性能融合相控阵天线,突破了长稳复合天线设计难题,实现了轻量化、低成本的转变,满足了未来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通信覆盖要求。
3.《超音指盾——国产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拓路者(高教主赛道 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潘思怡(项目负责人)、钟乐黎、史航宇、方冰洁、郑浩、陈昭如、鲁芳琪、王硕、邢天宇、龚钰淇、曲凡、孙启皓、徐子健、董舒月、朱芮捷
指导老师:向勇、胡潇然、彭晓丽、王辛瑜、周璟、薛志宇
推荐单位:校团委
项目介绍:本项目依托全新压电材料方案、创新面栅极化设备、独创视细胞仿生电路网络技术,构建三大技术壁垒,打造性能更优、应用成本更低的超声波指纹传感器,用于折叠屏手机指纹识别。团队成员来自集电、计算机、信通、格拉斯哥、经管、材料、公管等多个学院,由校团委旸谷科创平台进行培育。
4.命题:《新一代卫星通信天线—K/Ka频段双频分体共口径有源相控阵》(产业命题赛道)
团队成员:郝瑞森(项目负责人)、杨锟、侯惠颖、许喻凯、牟伦位、叶婧、鄢力旗、张睿颖、魏迅、马天培、蒋松汛、马晖东、阳一、李妙韵、胡鸿斌
指导老师:程钰间、何宗锐、王洪斌、李廷军、张铱晗
推荐单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当前地面卫星通信设备面临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卫星互联网向民众的推广,该项目力图解决传统卫星通信地面终端面临的“高大贵”难题,融合平面化、共口径、稀疏化三项优势技术,实现了相控阵“薄小惠”的产品效果。
5.命题:《新一代智能化装备宽带射频前端模组》(产业命题赛道)
团队成员:朱世泉(项目负责人)、霍星诺、唐博文、汪涵、朱高天垠、黄磊、王嘉豪、陈致远、孙文杰、余波、赖娴、陈志豪、苏祥、张子良、罗帅
指导老师:徐跃杭、王志刚、吴韵秋、武庆智、李小龙
推荐单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电磁空间一体化装备是通过控制空间电磁波实现全域感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和可控反击能力,已经成为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产业全面升级的重点。本项目创新的提出了射频功率芯片带宽拓展技术、高效率散热技术以及小型化集成技术,首次实现了天线端通道数最多、相对带宽最大的射频前端模组,推动了侦、干、探、通一体化电子技术的发展。
6.命题:《水下智能机器人高可靠性群体控制设计与应用》(产业命题赛道)
团队成员:张炜(项目负责人)、刘雪琴、吴毳、余海洋、江海天、赵子仪、张树茂、张瀚文、赵泽伟、王云飞、郑皓、杜飞、张晏玮、王剑雄、黄晨阳
指导老师:汪忠来、智鹏鹏、官毅、许焕卫、胡雯
推荐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集控达海针对命题,给出了面向智能水下机器人的高可靠分布式集群控制系统解决方案。集控达海团队多年来深耕可靠性与机器人领域,首创了融合随机抽样和自适应代理模型的时变不确定性量化技术,率先提出模型-环境不确定性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轨迹跟踪控制技术,创新提出了多约束条件下的集群网络分布式控制技术,攻克了复杂环境下的水下机器人集群控制及其高可靠性的行业难题,受到命题企业高度肯定。
7.命题:《面向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光学相控阵天线技术》(产业命题赛道)
团队成员:贺晓娴(项目负责人)、梁知清、周思雨、黄雨杭、王浩、周伟林、马跃尔、何燕婕、付尔谷、张梦晴
指导老师:刘永、谢小平、张洁、李毅、胡添勇、吴双红
推荐单位: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星光纬创团队旨在突破关键材料与技术研发、优化天线制造工艺、提高相控阵性能及降低成本,解决了命题单位在低轨卫星互联网光学相控阵天线的难题,获得了命题单位的高度评价。团队成员将继续开拓创新,为中国卫星互联网事业贡献力量。
为成电学子的优异表现点赞!
期待更多的成电学子
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创新风采!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