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董帆教授团队在PNAS发表绿色合成氨领域重要研究成果
文:陈瑞敏 来源: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时间:2023-12-17 11021

  近日,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董帆教授团队再次在国际著名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题为“ Promoting the efficiency and selectivity of NO3−−to−NH3 reduction on Cu−O−Ti active sites via preferential glycol oxidation with holes ”。该研究将传统光催化半反应体系升级为完整的光氧化还原系统,实现了硝酸盐还原反应途径和产物选择性的精确调控,为该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基础院2021级博士生陈瑞敏为论文第一作者,董帆教授为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为论文第一单位。

董帆1.png 

图1 不同氧化半反应协同下的硝酸盐还原反应示意图

董帆2.png

图2 不同氧化半反应下硝酸盐还原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独立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催化体系,它们共同决定了氧化还原效率。在光照射下,催化剂同时产生等量的电子(e−)和空穴(h+),分别进行还原半反应和氧化半反应。但研究者们大多关注于某一半反应,而忽视了完整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作用。对氧化反应的精确调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策略来直接调整还原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硝酸还原反应(NO3−RR)作为一个典型的多电子反应过程,反应过程中包括许多含氮副产物。若能将NO3−定向光催化还原转化为NH3,将是一种有效去除与回收废水中NO3−的有效方法。为了实现高选择性NO3−还原合成NH3,需要提高整体光催化氧化还原效率。研究者们通过匹配不同的氧化半反应去实现NO3−定向还原,如醇、醛和酸的选择性氧化。然而,协同氧化反应对NO3−RR的影响,特别是对其效率和选择性的调控尚未被揭示。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董帆教授团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通过设计合理的氧化半反应,在可控构建的活性位点上实现了NO3−的定向转化。具体来说,首先设计了Cu-O-Ti双金属氧化物团簇锚定TiO2纳米片(CuOx@TNS),以精确调节NO3−的选择性还原,从而实现NH3的光催化合成。通过将NO3−RR与乙二醇氧化反应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体系,CuOx@TNS催化剂上的NH3光合成速率达到16.04 ± 0.40 mmol gcat−1 h−1,NH3选择性接近100%(图2)。连续生产NH3的时间超过30小时,证明了CuOx@TNS的高稳定性。

董帆3.png 董帆3.png

图3 氧化还原系统中活性自由基的原位EPR测试

  董帆教授团队通过全面的原位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揭示了CuOx@TNS上NO3−RR与乙二醇氧化反应协同作用的分子机理(图3)。利用原位ERP技术,发现(CH2OH)2氧化反应的引入,能有效地促进h+的消耗,生成烷氧基自由基(•R)。在Cu−O−Ti活性位点上,光生h+优先氧化(CH2OH)2,生成•R,抑制了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同时,Cu-O-Ti活性位点的构建增强了e−的产生,从而促进了定向还原NO3−到NH3合成的还原能力。

  该项工作通过氧化半反应的匹配和高性能催化活性位点的构建,提高了整体光催化氧化还原效率,实现了活性位点上还原半反应的定向调控,达到了高效率、高选择性的光催化硝酸盐还原合成氨的目的,为光催化反应路径的调控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312550120

  作者介绍:

  陈瑞敏,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NOx净化与资源化研究,以第一作者在PNAS,ACS Cataly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篇,合作发表论文1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连续获得第一届/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