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月11日,“专业写作基础”课程组举行首期开课期末总结交流会。教务处处长黄廷祝、副处长黄艳及课程组近40位教师参会。会议由课程项目主任武刚教授主持。
课程组首先对获得“首期开课学生评价优秀奖”的10位老师进行了表彰,他们的卓越教学为课程高质量开设和建设开了“好头”。
获奖老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学生互动、作业批改、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
计算机(网安)学院叶茂教授通过开展课前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写作痛点,精准施策,用最精要的内容,引导学生以最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算法设计类写作,强化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论文写作的精髓,实现“以小见大,精准促学”。
机电学院张培培副教授通过典型写作案例,让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分组查阅典型文献,构建思维导图,逐步形成课程论文。同时,她从评审专家的视角,指导学生反复“修改”,让同学们感受到“专业写作基础”就像一场“及时雨”。
基础院邓光伟研究员将“提升科学素养,培养逻辑思维”融入专业写作教学中。他运用案例教学法,刻意挑选出逻辑结构不够严谨的摘要作为课堂练习,引导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多次迭代中逐步完善习作。
机电学院蒋丹副教授充分运用雨课堂和飞书等线上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从第4次课开始,学生将参与“文献检索汇报分享会”“科技小论文或文献综述作业汇报会”等活动,通过加强师生多频互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通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电子学院李沫教授以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为切入口,将课程学习与课外实践、学生学习需求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她认为“教”与“学”同频共振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
课程项目副主任罗钐副教授分享了跨专业跨学院课程组管理运行的经验。她表示,不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及时分享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统一评价要求,能有效确保团队的教学质量。
课程项目主任武刚教授回顾了课程建设历程、团队建设情况,分享了“心心相印,求真创新”的教学实践经验。他表示,“专业写作基础”本学期初见成效,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他以本学期课程为例,讲述了如何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专业写作教学的过程。他指出,课程教学的核心是逻辑与思维,希望教学团队能够永葆写作教学的“初心”,将“真心”“用心”融入教学过程,“齐心”将“专业写作基础”打造成为一门优质的课程。
黄廷祝高度肯定了“专业写作基础”课程首期开课取得的成效,对教学团队所有教师表示感谢,就课程进一步高质量建设提出希望和要求。他说,“专业写作”只是课程的载体,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思辨以及简洁清晰表达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要实现顶尖工程人才的自主培养,专业写作和表达是中国工程教育需要为学生注入的通用“软实力”。建设优质“专业写作基础”课程不仅是学校通识教育质量迭代升级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深入推进“新工科”与一流本科教育升级工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他希望,建好一门让学子真正受益的“优质”课程,教学团队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学校也会持续为课程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推动课程提质、增效、创新。
与会人员还围绕学生逻辑训练、课程资源库建设、学生评价考核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附:专业写作基础课程“首期开课学生评价优秀奖”获奖名单:
武 刚(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李 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罗 钐(航空航天学院)
张培培(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赵志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李 沫(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叶 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蒋 丹(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苏元章(外国语学院)
邓光伟(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