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奋进“十四五”】铆足劲 加油干 奋力闯 持续推进有组织的科研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海光在2024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文:新闻中心 图:逆光摄影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02-28 7767

编者按:2月23日,2024年学校工作研讨会在清水河校区召开,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7个职能部门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格拉斯哥学院等6个学院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本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海光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图片1.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大学是教育强国建设中破局的关键和发展的支点,天然具备教育、人才、科技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研究型大学尤其要承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而有组织的科研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成电作为一所行业特色性的研究型大学,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担当。下面,我主要从“形势研判”“问题分析”和“工作思考”三个方面,汇报对学校科技工作的思考。

一、形势研判

科技创新是影响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大国博弈的走向和结局。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正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倒逼我们在很多核心领域持续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同时,世界强国也纷纷推出高新科技发展计划,尤其是对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大了投入,意图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从科技创新的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推进更快速,二是尖端科技服务军事应用更广泛,三是大国对新质新域的博弈更激烈。这三个特点,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明显。2023年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电子工程科技十四大挑战”,全部与我们的学科领域紧密相关。当然,在这14个重要领域中的竞争也将非常强烈。

对我们来说,科技创新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高校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主攻方向在于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强化有组织的科研,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有效组织重大任务,加速全链条创新,瞄准“卡点”“堵点”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二、问题分析

近五年来,我校的科技工作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努力打造融入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跨代领先行动”等一系列行动、“攀登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医工交叉”等一系列计划,使我校科技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科技经费持续攀升,重大重点项目、CNS一作一单位论文、专利转化、杰出人才和大团队建设、各类国家级平台建设、国家级奖项等均取得了新突破、 迈上了新台阶。

但是,对比优势高校,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包括:重大任务数量偏少,牵头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数量不够,人均科研经费不高,原创性重大成果产出不多。聚焦到任务结构方面,表现为:在项目结构上,我们的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占比低,立项比例亟待提高;在项目层级上,重大工程专项牵头抓总项目,亟待突破;在项目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几个优势学科方向,在宽度和厚度上亟需拓展。总之,我们的项目结构有待优化、标志性任务有待提升、交叉融合效应还不够明显。

三、工作思考

围绕2023-2027年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以系统级成体系重大任务为支撑,在双一流建设、国之重器、成果奖励、重大平台、人才队伍、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取得跨越式进展,助力我校在拔尖人才培养、战略科学家、国家实验室、国家级成果奖、顶级高水平论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尤其要在“倍增”、“抓总”和“三促”三个关键词上下功夫:在倍增方面,努力使重大重点任务立项占比、重大重点任务经费占比实现倍增;在抓总方面,力争在工程型号分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等方面取得突破;在“三促”方面,要促进平台、人才、成果三个方面实现新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采取三个方面的举措与保障:

第一,有组织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以“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为着力点,对标国家部委的重大研究计划,推进重大任务;以“跨代领先行动”和“不可替代行动”为主线,推动基础研究再上新规模、军事电子特色进一步突出;以专家体系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学校科技委、专业组专家、“T岗”专家的话语权。

第二,有组织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高质量成果转化为抓手,聚焦重点行业,攻克“卡点”和“堵点”;优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升专利评估、转化服务质量;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升文科咨政服务能力。

第三,有组织地协同创新服务保障。通过部门联动、学院联动、校外联动,为重大任务的策划实施、队伍组织和协同攻关,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聚焦2024年的重点工作,今年我们要着力提升“战略谋划力”“行动执行力”和“协同保障力”:

(1)在“战略谋划力”方面,持续深入实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聚焦军事电子“独有独创、不可替代”,提升解决“卡脖子”问题服务装备建设能力;加强支持基础研究、前沿交叉,培植“根技术”,营造突破原创性成果的科研氛围;聚焦“电子信息+文科”,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数智赋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2)在“行动执行力”方面,聚焦任务目标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组织好2023年国家奖申报工作;做好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新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相关工作;创建“一带一路”实验室、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组织好2024年国家重大重点任务申报、相关部委专家推荐工作。

(3)在“协同保障力”方面,助力行业产业发展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健全成果转化机构和专业化队伍,完善科技成果评估评价体系;进一步拓宽科研渠道,推动高水平联合科研平台建设;筑牢保密工作防线,推进保密工作做实做细。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