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了进一步创新和优化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电子科技大学在新发展阶段启动了“新工科与一流本科教育升级工程”。其中,打造整合性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成为这项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通过课程体系建设计划、教材体系建设计划等系列专项计划,全面推进“课程、教材、实验”一体化建设,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升本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融合与重构:打造整合性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2023年12月,学校公布了首批“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课程、实验、教材”一体化的全面建设,将新一轮培养方案深入修订中每个专业精心设计的覆盖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6-8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要求、高“含金量”的专业教育“品牌课程”。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有效且典型的建设路径。
一是推动多门课程深度融合,整合形成全新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信通学院打通“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与“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两门课程的核心知识,整合形成全新的“数字逻辑与处理器系统”,强化学生“逻辑电路-计算模块-智能系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深度融合“信号与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两门课程内容,形成以不同域的分析方法为核心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新课程。深度融合后的新课程以更充足的空间,有机融入了科研案例与实践教学,更有效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构升级,更加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如自动化学院通过梳理专业知识图谱,明确每门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能力培养要素、课程衔接关系等,在“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课程中,构建了贯穿课程的3-5个典型大案例,使电路分析与模拟电路的联系更紧密更融合。同时,面向专业特色,从培养目标出发,重构“测控仪器与系统设计”课程内容,改变原有的侧重功能单元设计为主的内容体系,为学生今后成长为系统工程师打牢基础。
三是以重点建设专项计划为牵引,打造配套的高水平教材体系。2024年,学校在持续实施“普通本科教育高质量教材建设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专项计划”,首批立项21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如信息对抗专业紧密依据7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组织了一支科教双优的教师队伍,对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进行的梳理,引入了通信及通信对抗系统、雷达及雷达对抗系统的先进技术和新兴趋势,精心编写符合当前信息对抗专业发展以及我校实际情况的新教材、实验大纲、实验手册。经管学院以“门门成示范课程,门门有一流教材”为目标,建设了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经济科学教材等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教材。
信通学院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材体系
四是围绕专业核心课程,打造逐级递进的综合性实验体系。如集电学院采用工艺链全覆盖、设计全流程、挑战式项目、虚拟实验教学、配套自编全套实验系列教材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打造集成电路“物理-器件-电路-工艺-测试验证”全链条实验教学体系,包含了“IC综合实验1”“IC综合实验2”“IC综合实验3”三个大型集成电路综合实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工艺,能自主完成二极管、三极管、MOSFET、电阻器等集成器件的制造、封装等前后道工艺;会设计,能聚焦数字、模拟、射频三大方向的挑战性题目,完成芯片设计、MPW流片和测试全流程;能应用,可以完成FPGA综合系统、嵌入式SoC软硬件系统的开发应用。
集成电路一条龙综合实验体系
五是加强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解读,形成建设与改革共识。如经管学院通过召开全院大会、年级大会、制作专业核心课体系建设宣传资料等,面向师生的专题研讨和宣讲,让师生从了解到共识,并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形成全面共识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共同体。
经管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交流与示范:构建共享平台,引领教学创新
2022年11月以来,学校各学院聚焦整合性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在深入调研顶尖高校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组织了多次深度研讨,重新梳理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形成设计思路与建设路径。教务处先后组织6次全校性专题研讨会,所有专业定期交流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进展。
近日,学校举行“整合性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实验、教材一体化建设推进交流报告会”,信通学院、自动化学院、集电学院、经管学院围绕如何聚焦核心课程、教材、实验一体化建设,打造整合性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进行了经验交流。
整合性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实验、教材一体化建设推进交流报告会
教务处处长黄廷祝表示,打造整合性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旨在夯实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是有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筑基性工程。他强调,这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抓实“课程、实验、教材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提升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副校长孔令讲出席交流会并讲话。他对各学院在培养方案修订和整合性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和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更多教师盯住建设目标,持续创新,久久为功,作出更突出贡献。他强调,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部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以学生更长远的发展为目标,牢牢抓好课程、教材、实验等人才培养改革关键要素,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编辑:刘瑶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