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电子科大承办2024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
文:自动化学院 来源:自动化学院 时间:2024-08-06 3109

  7月29日-31日,2024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年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和成都理工大学协办。

1.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庄松林、周立伟、叶声华、谭久彬、林君、李得天、邓龙江、童小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奉思、郭雷,捷克工程院院士、布尔诺理工大学教授Drahomir Novak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副校长程玉华出席会议,来自全国473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60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年会共收录长摘要论文403篇,出版论文166篇,展示海报164张。

微信图片_20240801214911.jpg

  大会历时3天,设有院长论坛、年会主论坛和24个分场活动,共有168个特邀报告和122个口头报告,涉及了航空航天智能检测、精密仪器、声学仪器技术、空间探测与仪器、生命科学与医疗仪器、人工智能与仪器、核反应堆智能测控、信息通信、动态测试、集成电路测量、气象雷达技术、电磁声感测、智能微系统和极寒环境探测与遥感等多个方向。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主持年会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致欢迎辞。

谭久彬.png

谭久彬院士主持开幕式

尤政.png

  尤政表示,学会首次以“会、展、赛”三位一体为核心架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吸引科技创新企业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聚集各地青年精英比拼才华和创意,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本次大会是创新的盛会、‌合作的盛会、共赢的盛会。

胡俊.jpg

  胡俊在致辞中表示,仪器仪表作为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科学研究、智能制造、信息与民生等领域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力量。近年来,电子科大大力实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努力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创新格局,不断提升集成攻关和原始创新能力。

邓龙江、程玉华分别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雷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分会主任委员、吉林大学林君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李得天院士,同济大学童小华院士分别以“仿复眼自主导航——从算法、系统到行为”“发展地球探测仪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航天计量测试技术发展与展望”“深空探测测绘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共享最新前沿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国防科技大学杨俊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理工大学赵维谦教授,中南大学阳春华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刘俭教授,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伍大成董事长分别以“北斗星间链路实践与思考”“高精度激光差动共焦成像/检测技术及仪器”“开放环境封装药瓶残氧量在线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ISO标准化发展动态及共焦显微仪器技术进展”“持续恒载监测:原位校准难题及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为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曾周末教授主持的签约仪式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与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开展仪器仪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会上还举行了2023-2024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士荣誉称号授予仪式、第二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校会员服务中心授牌仪式,颁发2024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2024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奖学金等。

  我校2人入选2024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士,并荣获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会士.jpg

教学成果奖.jpg

技术发明一.jpg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作会议总结,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防科技大学进行年会会旗交接仪式。

院长论坛合影.jpg

院长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子科技大学承办,吸引了百余所高校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程玉华出席论坛并致辞,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陈凯作题为“探索仪器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报告。

分论坛.jpg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分论坛由自动化学院承办。分论坛举办期间,来自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代表等7位专家学者围绕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领域,从多个角度深入交流了相关最新理论、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深圳高研院王厚军教授任分论坛主席、自动化工程学院杨扩军教授任副主席,深圳高研院田雨教授任副主席并主持会议。

  本次学术年会聚焦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持续关注行业领域热点,探讨技术前沿,融合多方资源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转化与人才培养,不仅推动跨学科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为行业进步贡献了重要力量。

编辑:李果  / 审核:刘瑶  / 发布: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