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深入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大讨论部署安排,2024年7月-12月期间,机电学院组织开展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大讨论系列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骆德渊、院长刘宇带领班子成员与校内外学科建设专家、全院教师深入研讨,聚焦学科建设难题,规划学科发展路径,共谋学院未来发展新篇章。
深入研讨、全面交流,谋划学科建设前行方向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通过深入分析与讨论,研讨制定《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大讨论工作方案》。方案详细规划了讨论的议题范围,包括学科方向凝练、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个方面,并设定了具体的时间表、责任分工及预期成果。
本学期,学院围绕如何发挥学科建设龙头作用,先后组织了学术委员会委员、科研团队负责人、国家级人才、各学科方向骨干教师开展院内专题学科建设研讨会6场,围绕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全员大讨论。学院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教授、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教授等17位校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领军人才和学科建设专家为学科建设发展作指导,与会专家为学院学科发展出谋划策,破解学科发展困境。为推动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学院组织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网安)学院、材料学院、深圳高研院等校内兄弟学院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教学科研的教师,重点围绕电气工程学科特色凝练、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平台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参会学习、调研走访,探寻学科建设多元路径
8月-10月期间,院长刘宇带队参加全国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全国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全国“电子机械学科”院长圆桌对话、西南高校机械学科院长及学科带头人联席会,通过走访调研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兄弟院校,充分了解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党委书记骆德渊、院长刘宇带领科研团队调研走访国家实验室、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行业领军企业,了解他们在机械、电气领域的科技、人才需求。
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调研小组了解了兄弟高校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亮点做法,对标了它们在学科方向凝练、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科学研究项目推进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对比分析了学院在学科方向布局、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国际合作网络拓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院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发展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经验借鉴。
凝练方向、塑造特色,明确学科建设具体目标
经过研讨分析发现,我校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两个学科存在学科方向偏软、学科成果显示度不高、学科行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影响了机械学科与电气学科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突出学科特色,精准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建设龙头引领作用,已成为学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学院将依托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走行业特色鲜明、学科深度交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战略腹地建设之路。机械工程加大与学校A类优势学科合作,将机器人、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机械+人工智能”作为机械学科攀登的高峰,现有学科方向走深“电子机械”特色。电气工程依托我校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特色优势,凝练强化“电子信息+智慧能源”、“AI+电力系统”及“大功率器件+构网控制”发展特色,聚焦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系统、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电力信息技术及电力AI等方向。
学院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可靠性工程方向深入挖掘核装备、航空、航天、航发等行业需求,拓展试验、热设计、数字孪生等电子装备领域,力争建成国际领先研究中心。机器人与无人系统方向重点突破行业机器人,加强具身智能在电子制造、智慧农业、国防军工中的应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方向聚焦精密光学制造、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方向充分发挥AI+能源、电力算力融合大功率器件+构网控制的交叉融合,提升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建强队伍、优化模式,实现人才、教育同向同行
学院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术卓越、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坚持内培外引并重,为中青年教师搭建广阔多元的成长平台,营造合作开放、互相欣赏的学术氛围。学院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引导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专长的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项目,推动交叉学科发展。构建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薪酬绩效激励机制,激发全院教师创新活力。
学院将紧密结合我校在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机-电-信息-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机电为本、突出特色、AI赋能、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凸显学校机电人才的特质与特色。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以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主体,举办机器人科创实验班,打造“政-产-学-研-资-用”创业教育与创业生态,培养“学院派”创业领军人才。确立本硕博课程贯通主线,细化本硕博柔性衔接,形成动态分流引导机制,组建“分阶段+分层次”导师团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机械、电气领域卓越工程师和科学家。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模式,全面落实学科国际化交流融合,实现国际合作的外延扩张到内涵提升。
通过学科建设大讨论开展,学院明确了以建成国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为奋斗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未来,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将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塑特色、重交叉、创高峰,持续提升学院的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推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
编辑:罗莎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