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
各地野生动物伤亡案例时有发生
野外监测与保护迫在眉睫
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岳诚浩、郑懿韬、张新宇
组成的竹韵萌影团队自主研发的
“AI赋能的国产化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系统”
利用AI技术对野生动物行为进行精准检测
斩获全国一等奖
作为我校参加此次大赛的
唯一一个全本科生团队
获奖的背后有何秘诀?
植根成都 走向全国:
创新,自主科研的关键词
“大熊猫基地和我们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希望通过精密算法检测大熊猫行为和身体特征,以此窥探其健康状况及生育周期。”问及选择野生动物检测与保护领域的初衷,优秀指导教师、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漆强说。
从算法出发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特长,辅以硬件设计与红外热射摄像头安装,一步步完善产品性能。目前,研发产品早已走出熊猫领地,监测动物种类达50多种。
面对算力为国外平台长期垄断的现状,三名团队成员决定使用华为开发的昇腾板卡,促进国产硬软件生态发展。“为提升动物动作识别精度我们自主提出了YOWO-Bamboo动作识别模型,检测精度达92.5%,比原模型提升了20.4%。”团队成员郑懿韬表示,作为第十一、十二连续两届光电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的斩获者,他此次在团队中主要起推动、协助作用。
未雨绸缪 攻坚克难:
规划,团队前进的定心丸
三位本科生同学在科研方面并不占优势,可勤能补拙。他们提前准备、充分备赛,整个备赛过程堪称一部与时间赛跑的比拼史。从校赛、省赛到国赛近半年时间里,选题确定、产品研发、硬件完善、市场调研、调试测试……每个环节都紧密相扣。
“我们考完期末马上打校赛,而省赛初赛就在校赛一周之后,专利受理书也是在参加省初赛前一天才收到。这期间我们还要剪视频、写策划书,非常紧急。”团队队长、软件板块负责人兼答辩人岳诚浩说。
此期间岳诚浩还在光电所实习,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反复迭代PPT、写逐字稿、背演讲稿。到国赛答辩前,1500字的逐字稿已背诵50多遍。国赛PPT与校赛版本千差万别,成品在最初想法的孵化下和不断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中日臻完善、多次升级……
“备战校赛那一周,我基本没回过宿舍,早上都是在光电楼324的椅子上醒来。设计下位板、购买材料、焊接硬件,顺丰快递员都已经认识我了。”负责硬件设计的张新宇笑着回忆道。
更新理念 教学相长:
以赛促教,荣誉积淀的大平台
谈及获奖因素,团队成员都非常感谢一路陪伴的漆强老师。针对现阶段竞赛受惠面窄的问题,身为正高级实验师的他牵头推进教学改革,将竞赛内容转化到日常教学中,开设“挑战性学习课程”。
学生不仅需要完成传统的硬件设计,还要撰写设计报告,以此提升工科学生欠缺的文档编写与整理能力。竞赛模式的理念嵌入到必修课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受益。
从新生项目课到综合项目课,到嵌入式AI与神经网络简化,再到毕业设计,这种以点带面、贯穿始终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竞赛惠及面,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享受参赛乐趣。
除此之外,1986年由学生自发成立的应用电子科技协会也是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学院的支持下,该协会现有300平方米大小的空间,设有工作室、硬件调试室和真实训练场地。协会成员有自己的工位,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焊接、烙铁、3D打印等。
课赛结合、院校支持,知识积累、良性互动,成功的要素总是相辅相成,也正因厚积薄发,学院在近四年中荣获11余项国赛大奖。
回首半年多风雨同舟的日子,团队成员感慨良多,收获亦满满。兴趣点愈发明确、硬软实力双提升、意志品质受磨炼……
在成电,他们勇于尝试、取长补短,坚持脚踏实地、实践为先的信念,为校争光、为国贡献,立足成都、面向全国,助力光电研究与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发展。
编辑:李果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