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医学院陈梅华副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28.5)发表长篇综述。该综述阐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在肿瘤发生、转移及治疗抵抗中的核心作用,以及靶向CAFs的肿瘤治疗策略。文章结合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等前沿技术,首次全景式解析CAFs的异质性及动态调控网络,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攻克肿瘤耐药难题提供了全新视角。
CAFs具有多样的来源和异质性,在肿瘤发展了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以CAFs为靶点的治疗是一种有潜力的肿瘤治疗新途径。
该综述指出CAFs是癌症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关键角色,在肿瘤微环境(TME)中表现出多面性功能。CAFs具有多样化的细胞起源,在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经历表型和功能转。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研究的最新证据揭示了CAFs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其亚型可通过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和功能特性进行区分。CAFs通过多种机制驱动癌症进展,该综述分别从调控细胞外基质(ECM)重塑、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效应T细胞,Tregs,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以及通过代谢调节,诱导EMT,促进肿瘤干细胞等多种方式与肿瘤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直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不仅如此,文章最后系统阐述了CAFs的核心机制及靶向策略,包括:靶向ECM(如基质硬度调控);直接清除CAFs亚群(如FAP+特异性疗法);阻断CAF-TME信号转导(如CXCL12-CXCR4轴抑制剂);CAFs功能正常化(如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前临床模型研究已显示出 CAF 靶向治疗的良好抗肿瘤效果,这促使了临床研究的开展。然而,目前仍需通过大规模的 III 期临床试验来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该综述全面总结了当前对CAFs在癌症生物学中的理解,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当前缺乏可靠的普适性标志物来定义CAFs亚群、动物模型与人类肿瘤之间的发现和肿瘤进展存在差异、技术差距,以及对前临床观察的解释。有效解决这些限制的能力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利用先进的空间技术、功能基因组学和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试验。尽管如此,本综述表明,CAFs是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治疗靶点。深入理解它们在癌症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将促进开发更有效的靶向治疗。
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贾洪源主治医师、陈兴民研究实习员为共同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陈梅华副教授为本论文的通讯作者。
编辑:张闻起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