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11日,由Light学术出版中心、iCANX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组织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承办的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2025博士生学术联赛(西南赛区)选拔赛以及研究生学术海报大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举行。来自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信息与量子实验室郭光灿院士团队周强教授课题组的2023级博士生曾红同学获得联赛二等奖(西南赛区共四名)。此次西南赛区参赛的博士生主要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西南赛区获奖名单(前十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
颁奖现场(左2为信息与量子实验室曾红)
“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于2021年创立,旨在促进全国范围内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博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共享科研成果,碰撞创新思想,致力于激发光学科研的无限可能,推动中国光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比赛已经成为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关注,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主题活动之一,也是备受期待的Light Conference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红同学在周强教授和范云茹博士的指导下,以“Quantum Light Generation Based on GaN Microring toward Fully On-Chip Source”为题,系统汇报了团队和合作单位在可集成量子光源芯片方向的前沿研究成果。该工作聚焦量子信息互联系统核心器件的集成化挑战,首次在国际上验证了氮化镓(GaN)材料在非线性量子光源中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实现单片集成的技术路线。通过设计高品质因子GaN微环谐振腔,解决了晶体生长与器件损耗等关键难题,实现了超过100nm带宽、具备高纯度单光子与高可见度纠缠光子的量子光源研制。她的汇报内容紧扣量子信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逻辑清晰、亮点突出,展现出该研究成果在前沿性、先进性与实用性方面的独特优势,获得现场评委们的高度认可,荣获西南赛区二等奖。
曾红作报告的现场照片
信息与量子实验室介绍:
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始建于2017年,在郭光灿院士的指导下,由国家某部委专业组专家、国家级青年人才周强教授负责建设,主要从事量子互联网未来产业中的量子互联与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某部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3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量子研究”专项等研究任务。2023年9月起,团队入驻天府绛溪实验室,共建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近年来,团队建成“银杏一号”量子互联实验研究平台,以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在Science Advances,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获2024年世界光子大会发明展金奖1项、2024年美国硅谷国际发明展银奖1项、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第十三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1项、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1项。在量子探测光时域反射仪、高品质量子纠缠光源、多模固态量子存储芯片、掺铒铌酸锂光-原子芯片、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多波长量子光源芯片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打破国外在量子探测光传感领域技术垄断1项,服务了我国量子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