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24年主题案例立项结果清单,我校3项选题立项,其中,“新质生产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主题各1项。
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高度重视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连续四年聚焦时代热点开展主题案例征集,我校积极响应、深度参与,连续四年获批立项支持,立项项目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新质生产力”主题
项目名称:从实验室到大市场:场景驱动AI技术的产业化创新之路
团队成员:王敏、陈爽英、李代天、程洪、李耀
项目简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路径。应用场景是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面向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现实需求,场景驱动创新将覆盖从技术走出实验室到应用场景落地,再到创造市场价值的新兴技术产业化全过程。医疗机器人是AI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的一个重要产品形态,也是科技创新引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本项目以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和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四链融合”的视角对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医疗服务市场的产业化创新路径和颠覆性创新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揭示场景驱动AI产业化创新的过程机理,为医疗器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也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健康中国”主题
项目名称:人机共融智能康复机器人—复合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模式
团队成员:程洪、彭知南、黄瑞、陈路锋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疗需求激增与理疗师短缺的矛盾,聚焦“人机共融智能康复机器人-复合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模式”,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跨学科融合推动康复医学智能化发展。项目以智能康复机器人为载体,整合人机交互、智能控制、脑机接口等核心技术,实现康复训练的精准化与个性化。研究内容涵盖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与应用实践三方面,联合企业、医院等机构协同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在临床场景中验证机器人效能,优化功能设计,提升康复效率。项目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程洪教授团队,融合康复医学、生物力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优势,开发适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案例,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创新以及人机共融智能康复机器人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助力,也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优质案例,彰显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示范价值。
“数字中国”主题
项目名称:从“治理”到“智理”: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成都实践与探索
团队成员:刘裕、杨菁、罗若愚、杨志玲、张雪儿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数字中国”战略为导向,聚焦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旨在通过优化城市全域灵敏感知能力、全域智慧决策能力、全域迅捷行动能力以及全域适应学习能力,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管理和模式创新,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3年成都在“全国数字百强市”中排名第5位,在高效能、现代化、精细化治理体系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基于成都市“智慧蓉城”建设项目和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实践,融合公共管理、数智治理、城市管理等多学科优势,开发适用于公共管理学、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大数据与技术治理、城市基层治理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案例,推动新文科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创新,为我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关照。
编辑:罗莎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