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管学院各师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建+思政”育人合力,以“导学思政”为纽带,以师生交流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构建“ 科研有深度、规划有温度、成长有广度”的育人体系,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2024年以来,来自学院党委、工商管理系党支部、管理科学与电子商务系党支部、经济学与金融学系党支部的20余位老师与140余名研究生聚焦校园生活关切、科研素养提升、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健康调适等核心话题,通过跨支部共建、跨年级互动、多维度指导,为研究生成长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回应校园关切,师生共话成长体验
校园,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场域,承载着同学们对学习环境、生活保障的深切期待。“经彩龙门阵”系列座谈会是学院老师回应学生校园关切问题,与同学们共话学习生活,了解同学们在学校学院成长体验的重要活动。
座谈会上,各专业研究生代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理论学习、校园后勤保障、学生公寓搬迁、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效果、职业规划、实习实践等话题畅所欲言,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受与建议。同学们敞开心扉,既表达了对校园生活便利性的期待,也提出了课程内容与实践衔接、教学方式创新等专业学习层面的诉求,为学院精准把握学生需求提供了参考。
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与会领导、老师围绕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积极与同学们互动,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学院党委书记李钰强调,学院党委始终将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首位,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会进行梳理和分析研判,致力于为同学们营造更好的学习科研氛围及生活环境,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对同学们热切关注的就业问题,学院党委副书记潘杨表示,学院将持续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拓展校友等企业资源,希望经管学子拥抱人工智能科技浪潮,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经彩龙门阵”交流话题广泛,师生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增进理解,形成“学生有所呼、学院有所应”的良性互动格局。
聚焦科研素养,思维碰撞提升学术能力
“科研素养的提升,始于主动探索,成于逻辑淬炼。”在各期“导学思政”交流活动中,老师们多次强调。
科研到底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出好科研?如何提升科研素养?……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科研困惑,教师团队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面对研一新生关于如何克服开学焦虑、夯实科研基础的疑问,工商管理系方佳明教授、王敏副教授等表示,主观能动性是科研起步的关键,建议同学们通过参与学术会议、精读经典文献锻炼逻辑思维,提前制定阶段性规划。与此同时,管理科学与电子商务系晏鹏宇教授、王娇副教授则结合课程学习,鼓励同学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研究工具,在项目实践中培育创新思维。
围绕研二学生科研与实习如何平衡的困惑,工商管理系邵云飞教授、晏伟副教授等老师提出科研与实践并非对立,而是双向赋能的理念。他们建议以科研视角审视实习中的行业问题,将实践观察转化为研究灵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拓宽学术视野。
学位论文是临近毕业的研三学生的“必修课”,如何顺利完成论文写作与答辩困扰着许多同学。对此,各系的老师们提醒大家要合理规划时间,把握轻重缓急,以平稳心态应对阶段性任务,并分享了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架构搭建、研究方法优化、学术论文写作注意事项等实用技巧。
锚定职业航向,精准指导明晰发展路径
“就业”是大多数研究生的毕业去向,因此,职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围绕行业选择、实习实践、能力提升等现实问题,各支部的导师们结合自身经验提供精准导航。
经济学与金融学系宋娜副教授以自己研究生时期的时间管理与人际协作为例,建议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同时,注重建立良性的师生、同学关系,为职业发展积累人际资源;李睿副教授针对科研压力与职业迷茫,提出在持续学习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从容心态应对选择。
工商管理系王晓明副教授强调,文字功底和人际交流能力是研究生所必需的两项技能,希望大家在迷茫时多沉淀,通过学术论文写作、项目汇报等场景锤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前储备多领域的知识以应对复杂问题;李代天副教授则以写好人生自传为喻,鼓励同学们在三年系统训练中提升逻辑思维与信息整合能力,以扎实的专业素养迎接职场挑战。
管理科学与电子商务系张涛副教授、学生科科长黄善明老师等建议,在选择实习岗位时,应仔细评估岗位与专业的契合程度;在实习过程中,应专注于提升核心能力,并通过分析行业案例来探究不同领域的发展潜力,避免盲目跟风。
在老师们的关心指导下,学院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不少同学表示,老师们提供的职业规划建议让大家更加明确了如何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减少了职业焦虑和迷茫。
关注心灵成长,温情陪伴筑牢心理韧性
研究生阶段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成熟心态的磨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紧张”似乎成了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焦虑情绪。为帮助大家沉着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老师们化身心灵导师,分享压力调节与心态管理的独家秘方。
在下午茶沙龙中,经济学与金融学系杨政副教授、王啸远老师,工商管理系马达老师等谈到,适度的焦虑也有利于成长,同学们要学会接纳焦虑,将压力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他们建议通过运动、阅读、听音乐等方式建立情绪缓冲区。
管理科学与电子商务系罗政副教授、工商管理系王冰洁副教授、陈光沛老师等则聚焦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提出设定合理预期,在小目标达成中积累信心,并鼓励同学们:每朵花的花期不一样,每个人的成长节奏也不一样,大家要静下心来,关注身心健康,避免过度内卷,循着自己的节奏去成长。
研究生辅导员王清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通过定期与导师沟通、参与集体活动等途径来构建个人的支持系统,学会释放焦虑,在相互帮助中体验成长的力量。
从生活困惑到科研压力,从职业迷茫到人生理想,老师们的耐心解答与真诚分享,让学生们感受到亦师亦友的关怀。“老师们的建议像及时雨,让我对实习与科研的衔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谭金龙同学在交流后表示,将以目标导向统筹学业与实践,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积累职业竞争力。
从春末的咖啡座谈到深秋的沙龙对话,再到冬日的“经彩龙门阵”,“导学思政”交流机制架起了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桥梁,串联起研究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成为师生共话成长的暖心驿站。未来,经管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思政”育人机制,推动师生交流从单次对话向长效陪伴升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成长为数智化时代下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经济管理人才。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