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经管学院陈光宇教授团队在《管理世界》在线刊发研究成果
文:经管学院 图:经管学院 来源:经管学院 时间:2025-04-24 321

  近日,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光宇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内顶级期刊《管理世界》在线刊发了研究成果“重大工程价值创造过程的适应性迭代机制——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惠泽永敷’为例”。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陈光宇教授为第一作者,税发萍博士生为通讯作者。

D0D400C371EC5FE6B8BB06AADF2_44CF772C_428

  重大工程对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等具有重大作用,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和长期的环境影响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惠泽永敷)。那么,现代的重大工程如何才能“惠泽永敷”?都江堰恰好是从重大工程可持续发展视角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多得的实践范本。

  可持续发展促使重大工程管理须从传统的产品创造视角转向价值创造视角。重大工程价值创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迭代过程。由于工程主体行为复杂性和宏观环境的动态性,其迭代演化结果不一定是良性的、可持续的。因此,本文基于适应性理论,将研究问题聚焦于“重大工程价值创造过程如何实现适应性迭代”,特别是迭代过程、适应性机制与演化特征。

  研究发现,重大工程“惠泽永敷”价值创造的适应性迭代过程蕴含功能形成、环境复合和区域融合的阶段性普惠价值跃升;适应性迭代机制呈现普惠价值目标依赖、经济性路径依赖和价值基因的特征。由此,政策建议如下:(1)应认识到现代重大工程“惠泽永敷”的价值创造需要遵循三阶段价值跃升的系统演化规律,不可急于求成;(2)兼顾公平发展原则,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通过多元化补偿机制,共同促进普惠价值的可及性。


  原文链接:

  陈光宇,税发萍,鲁若愚,等.重大工程价值创造过程的适应性迭代机制——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惠泽永敷”为例[J].管理世界,2025,41(03):205-223.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0iq8nzQYh5SIcq0Qx0SpVJXw8Uoz1kd6Rf6DaqkjdQP6rpoBNExRzopUdUxIHFJmatfG0Xs7uiUaEN0rsHGIkGSiCcRcZyFSOD4zENEWHSN8mTIKXQ3S0OSr0guyas_LuMe5q3tsroRZdIIbZflh6n9qjVZHZrMItI6_y97zr_zUAyiAmHRhqLDt3y0X7mMt&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作者简介:

  陈光宇,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重大工程管理、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

  税发萍,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重大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

  鲁若愚,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服务管理等。

  李仕明,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应急管理等。

  李志琴,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供水管理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