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16日,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的“学者论坛”在清水河校区创新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赵亮研究员,作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动力学模拟领域的领军人物,应邀作了题为“西阿尔卑斯深部结构研究新进展”的专题报告。讲座由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胡光岷教授主持,王峣钧教授、方志龙研究员、宗晶晶副教授、蔡涵鹏副教授等老师和研究生同学参加论坛。
赵亮从“西阿尔卑斯——现代地质学的摇篮”切入,系统阐释了该地区在推覆构造、超高压变质和大陆深俯冲等经典地质模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中意法三国联合实施的“CIFALPS计划”研究成果:通过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创新性揭示西阿尔卑斯深部结构特征,并对部分传统理论作出验证与修正。他说,地球科学正进入“数据驱动+模型融合”的新阶段,需通过大规模观测网络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揭示板块汇聚边界的长期演化规律。近五年的研究突破,为理解大陆深俯冲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拓展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地球系统跨圈层物质能量交换的新方向。赵亮还介绍了团队在碳循环算法开发与地球多圈层耦合研究中的前沿探索,分享了团队在阿尔卑斯、西澳大利亚等地的国际合作经验,强调交叉学科对解决地球系统科学复杂问题的重要性,并建议青年学者立足基础科学问题,强化计算科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应用。
本次学术报告为学校师生搭建了与领域顶尖学者的对话平台,提升了学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资源与环境学院将继续推进跨学科创新研究与国际合作,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电子信息+地球科学”交叉学科背景的拔尖创新人才。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罗莎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