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岷江上游流域森林水碳功能的多尺度协同与权衡机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
文:资环学院 来源:资环学院 时间:2025-04-25 132

4月18日,由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明芳教授主持,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岷江上游流域森林水碳功能的多尺度协同与权衡机制”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学校举行。项目论证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项目相关行业单位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管理部门和学院负责人、项目实施方案论证组专家、项目和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等40余人参加会议。

图片2.jpg

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许文波主持项目启动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数字林草与科技处副处长谷艳平在致辞中强调了该项目对“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和对国家“双碳”战略的科学支撑作用。学校科研院副院长张希琳介绍了学校在电子信息、遥感与生态、林业和水文等领域交叉融合取得的重要突破,希望专家能够严格把关,多提宝贵意见。学校人力资源部部长、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何彬彬介绍了张明芳的个人成长经历和成果,表达了学校对青年人才成长的殷切关怀和支持。

张明芳从项目背景、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与内容、实施方案、创新点、预期成果、任务分工和经费预算等方面,汇报了项目整体情况。课题1-4负责人四川大学缪宁、电子科技大学王勇(由段定峰汇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孙鹏森、电子科技大学张明芳依次汇报了各课题的实施方案。

批注 2025-04-24 143630.png

  专家组对项目研究方案给予高度评价,并从技术创新、方法完善、政策应用、项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优化建议,希望课题间加强衔接,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取得高水平成果。

刘世荣院士指出,该项目针对生态水文学的国际前沿问题,探究岷江上游森林水碳协同与权衡机制,有望为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引大济岷”工程提供亟需的科学支撑。建议加快融合“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和新一代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复杂山区森林生态水文研究手段,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提升我国森林生态水文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项目组团队将加强跨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国家“双碳”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

图片4.jpg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罗莎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