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教师发展中心“名师讲堂”活动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研究员来校作学术交流。具体安排如下,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一、主 题:人工光合成的机遇和挑战: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化的探索
二、时 间:2025年5月11日(周日)9:30-11:00
三、地 点:清水河校区六号科研楼B117报告厅
四、主讲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灿 研究员
五、主持人: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李严波 教授
六、内容简介:
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化学能(即人工光合成)是国际科学领域的大科学课题,人工光合成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前沿科学问题,被认为是化学科学界的“圣杯”式课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科学利用团队从2001年致力于太阳能转化科学利用研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国际上提出了异相结、晶面电荷分离等原创概念,完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阳光工业化等。本报告将系统介绍研究团队近年来在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尤其在光生电荷分离核心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及在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方面的进展。
七、主讲人简介:
李灿,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催化基础国家实验室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ICC16)主席。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基金委“人工光合成”基础科学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包括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一代太阳电池探索研究等。发现了光催化异相结、晶面间光生电荷分离效应,发展了光生电荷时空分辨成像技术、紫外拉曼光谱和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技术,完成了直接太阳能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的工业化示范工程,与天津生物工业技术所合作完成由液态阳光甲醇出发的人工合成淀粉。最近发展了离场电催化技术,实现室温常压下硫化氢完全分解制氢和硫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催化成就奖、中国光谱成就奖、日本光化学奖、中法化学讲座奖、亚太催化成就奖、国际催化奖、国际清洁能源“创新使命领军者”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以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八、主办单位: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刘瑶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