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先后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四川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人才强基”的特色发展道路。
筑牢根基建强堡垒,凝聚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领学、专家讲学、支部共学、个人自学、实践研学”多维学习模式,坚持“集中学习+轮流领学+研讨交流”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员理论学习“每月一课”,多次获学校“理论学习先进单位”。规范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实现党政领导班子“同目标、同参与”,工作职责明晰,凝心聚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
优化“支部建在团队上”的组织模式,教师党支部100%覆盖教学科研团队,研究生党支部纵向嵌入科研课题组。注重发挥“头雁效应”,教师党支部书记100%由国家级人才担任,培育校级“双带头人”工作室2个。与中电科十所、航天二院二十三所等64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形成“校企共研关键技术、支部共育创新人才”的协同机制。2个教师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四川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
向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学习暨“党建引领,科普同行”共建活动
强化战略目标引领,持续扩大学科国际影响力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深刻谋划、精心部署,深入开展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大讨论,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在首轮建设整体成效评价为“显著”的基础上,高质量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全面达成中期建设目标,整体实力持续提升,学科国防特色更加鲜明。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
光纤传感与通信、若干新体制微波感知技术等特色方向和关键技术在国际上保持优势。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保持国内前茅,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通信工程从全球第11名跃升至第3名,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内排名第二,ESI工程学学科稳居世界前1‰。
优化结构选树典型,培养铸魂育人的“大先生”
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构建 “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机制,新增人才27人,骨干教师27人,师资博士后16人,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93.23%,33人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96人次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科学家,1人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1人当选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成立院级师德建设委员会,将师德第一标准贯穿教师引进、职称晋升全过程。完善以“荣耀信通”为代表的教师表彰奖励体系,强化新时代“大先生”引领作用,选树杨建宇教授等先进典型,营造“听党指挥、科技报国”的浓厚氛围。近年来新增四川省首届“四有好老师”、四川省青年五四奖章、学校“立德树人贡献奖”、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
“荣耀信通”表彰大会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积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有组织地部署和引导教师科研力量聚焦科技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取得高显示度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2024年年科研经费突破3亿元。主导建设的天府绛溪实验室,成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创新策源地。
引领师生党员主动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将“科技报国”的旗帜插到基础研究更高处、经济建设更一线、国防安全更前沿。5G/6G通信领域突破高频段智能组网技术,支撑我国移动通信系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研制的应急通信系统为成都大运会提供安全保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uDAS分布式光纤传感地震仪应用于中石油全部油田、沙特阿美和阿联酋ADNOC勘探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优秀科改示范企业。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的代表性成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强化一流专业建设,推进新工科教育体系不断升级。创建知识主线清晰、能力层次分明的“7+1”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成7门国家级、28门省级一流课程。创立项目群联动课程群的科研育人模式,培育“卓越成长计划”和“鸿鹄拔尖人才计划”两大科研育人品牌项目。自主研发“银杏智教‘教-学-评-管’四位一体化平台”,作为全校唯一项目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培养方案,构建学位论文质量体系,获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教育学会、通信学会、图象图形学学会,光学学会、光学工程学会优博及优博提名论文18篇。博士论文送国际同行专家评议,评价处于国际同领域前5%的比例为52%,得到了国际同行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
银杏智教“教-学-评-管”四位一体化平台
凝聚校内校外育人合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升学生出口质量。82名专任教师任本科生班主任,43位行业专家任生涯导师,27位优秀院友任班级之友。2024届本科深造率71.47%,研究生就业率98.58%。1人获“华为天才少年”、2人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1人获四川省年度大学生人物。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5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竞赛、华为ICT大赛等高水平竞赛国家级奖项430余项。
未来,学院党委将立足新起点,对标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全面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成电力量。
编辑:刘瑶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