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计算机(网安)学院刘震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在数据挖掘顶会取得论文成果
文:温翔超、刘震、李铭昕 来源:计算机学院 时间:2025-05-23 937

近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智能团队(Data Intelligence Group)刘震副教授指导的研究生论文《Revisiting Graph Adversarial Attack: A Perspective of Budget Optimization》被数据挖掘领域顶级国际会议SIGKDD 2025录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A类推荐会议,今年论文接收率为18.4%)。2023级硕士研究生温翔超为论文第一作者,导师刘震副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

该研究从“预算优化”的新视角对图对抗攻击问题进行了系统性重审,提出了一种更高效、更具实际应用价值的攻击模型,为图神经网络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与工程参考。

f61fb824dbf14a547c5d3a3aec561c60_4471d.p

图1 论文提出的局部破坏性与全局破坏性理论

除了在学术领域的突破,刘震副教授在科研育人方面也成果显著。2024年10月,他指导硕士研究生温翔超、文帅、余昌林参加“华为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并以《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可解释性异常节点检测系统》为参赛课题,从来自全国的2000余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二等奖。

该项目融合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图结构分析方法,探索了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提升网络空间异常检测的可解释性与智能化水平,体现了较高的技术创新性与实际应用潜力。

86486b0f7dfcbbeacf075c39572b7469_4471d.p 

图2 参赛团队与获奖情况

未来,计算机(网安)学院将继续鼓励学院教师坚持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助力高水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计算机(网安)学院数据智能团队(Data Intelligence Group)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具体包括迁移学习、深度学习、弱监督学习、强化学习及在图像视频分析、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眼底影像分析等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应用。团队近年研究屡获成绩,发表中国科学院JCR一区或CCF A类期刊会议论文80余篇;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在国内外多项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大赛中名列前茅,获2021年CVPR NTIRE移动端视频超分辨比赛全球冠军、2021年“智箭•火眼”人工智能挑战赛相关科目全国冠军、2022年“华为杯”四川省大学生嵌入式设计竞赛全省一等奖等。

  ACM SIGKDD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s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简称KDD,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的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专委会(SIGKDD)负责组织的数据挖掘领域的顶尖国际会议。KDD作为CCF A类和Core Conference Ranking A*类会议,H5指数114,Impact Score 16.20,常年录取率低于20%,以其严格的审稿标准和极低的录取率而闻名。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