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7月11日,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本科生科创团队携自主研发的“利器”——超高强、高效金属-酚油水分离涂层,走进中国石油在川仓储企业(以下简称“中石油”),开启了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此次交流通过深入的技术洽谈与实地采样,为解决工业含油废水处理难题探索了创新路径。
技术突破:实验室成果走向工业应用
由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本科生团队研发的金属多酚油水分离膜,通过引入乙二醇改进前驱体,在保持高处理通量的同时,实现了超过99%的分离效率。该技术抗污染能力强、稳定性突出,能够适应复杂工业工况。作为在川主渠道成品油供应商,中国石油的业务场景与团队研发的金属多酚油水分离膜高度契合。双方在技术应用领域展现出高度共识,并围绕实际需求展开深入对接。
在前期技术交流中,团队核心成员王宏旭详细介绍了研发成果:“我们采用溶剂调节梯度组装策略制备的MPN涂层,在油水分离中展现出优异性能,油侵入压力为2.0kPa,水通量高达2.59×10⁵ L·m⁻²·h⁻¹。”指导老师张国强补充道:“我们的目标是将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工业问题。”
中石油工程师彭玉婷对技术前景表示高度认可,指出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油水分离是行业痛点,尤其针对企业日常工作中产生的雨水油混合物分离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均表达了深化合作的意愿。
实地考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对接
座谈会后,学生团队在中石油技术人员陪同下,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地考察了油水产生的关键环节。团队采集了典型工况下的油水混合物样本,这些样本将带回实验室进行严谨测试。企业工程师表示,让学生团队直接接触真实的油水混合物,有助于优化膜材料性能;同时,团队对样本的针对性测试也将为合作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工程师还提出关于活性炭高效低成本利用的需求,期待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学生团队成员表示,获取一手真实样品后,后续测试更具针对性,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合作中的技术问题。
展望未来:产学研协同推动绿色转型
此次交流过程高效顺畅,双方对未来合作充满信心。企业的管理层代表强调:“青年学子的创新活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令人赞赏。我们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工程化经验,双方优势互补,可深入推动产学研议题发展。我们有信心共同推动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提升企业的环保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张国强老师认为:“此次合作是产学研互动的宝贵起点。企业提供真实的‘考场’和需求导向,学生则用创新思维提供解决方案。这种深度协作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
据悉,学生团队将尽快完成对采集样品的分析测试,并根据结果与企业方保持密切沟通,制定下一步合作研发或中试计划。本报将持续关注这一由本科生团队驱动的校企合作项目进展,期待“校园智慧”在工业领域落地生根,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刘瑶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