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人工智能 赋能乡村” 实践队——凡星支教队赴四川蒲江、巴中、宜宾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自不同学院26位学子组成的队伍,以“支教赋能成长、实践助力振兴”为宗旨,将知识传递与乡村需求紧密结合,在广袤乡村大地上书写青春答卷,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支教播撒知识种子,搭建成长桥梁
抵达实践地后,凡星支教队迅速投入教学工作。针对乡村孩子的知识需求,队员们精心设计了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课程,同时发挥专业优势,开设人工智能启蒙、科学小实验等特色课堂。队员们用生动的动画和简易的教具,为孩子们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趣味英语角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提升语言能力。
课堂之外,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辅导作业,通过系统梳理知识点、讲解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巩固学业基础。凡星支教队不仅为乡村孩子带来了新的知识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追求梦想的种子,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赋能,激活乡村教育新引擎
凡星支教队依托计算机(网安)学院专业技术优势,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乡村教学场景,以科技带动乡村教育方式方法转变。
在日常教学中,凡星支教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开展教学形式革新:数学课程运用AI动画生成工具直观演示函数图像动态变化及公式推导逻辑,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可视化内容,降低知识理解门槛;语文课程借助智能检索系统精准调取与课文关联的历史影像、地理数据等在线资源,拓展课堂知识维度,使传统教学模式在科技支撑下实现效能提升。
为推动人工智能启蒙教育在乡村的长效落地,凡星支教队同步推进配套资源建设:捐赠人工智能科普书籍,搭建“凡星AI图书角”,形成固定知识传播载体;设计简易AI互动教学游戏,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认知人工智能基本原理,系统性培养科学探索素养。
从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场景化应用,到科普资源的标准化落地,再到“科技+文化”融合课程的开发,凡星支教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纽带,不仅丰富了乡村教育的内容供给与形式创新,更构建起“技术工具-知识传递-兴趣培养”的完整赋能链条。这一实践让“三下乡”活动在教育领域的成效得到具象化呈现。
厚植爱国教育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在支教和实践过程中,凡星支教队始终将爱国教育融入活动全程,引导乡村群众和青少年增强家国情怀。队员们以当地红色资源为依托,通过讲解革命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此外,队员们通过整理乡村发展资料,向村民展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变化成果。这些成为爱国教育最生动的注脚。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爱国情怀在乡村群众心中不断升华,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力量。
梦想之花不谢,凡星之光不灭。已走过十载的凡星支教队,今年继续奔赴暑期社会实践。这既是一场延续知识火种的支教行动,也是深耕乡村振兴的实践之旅,更是十年初心不改、扎根大地的爱国教育课 。队员们坚定表示:“会把实践收获化作接力前行的动力,持续关注乡村发展,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注入更多智慧与力量。”
编辑:罗莎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