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要求,7月6日至20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拓梦支教队25名青年学子分赴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城关一小与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万安学校开展暑期支教活动。两支分队跨越山川,在多民族聚居的阿坝播撒知识火种,在红色热土巴中传承精神脉络,以青春行动书写乡教赋能的双重答卷。
作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多年打造的品牌支教项目,阿坝县支教活动已连续开展多年,形成了成熟的支教模式和深厚的教育情谊,成为连接高校与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桥梁。此次前往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万安学校,则是拓梦支教队首次在该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是支教版图的一次全新拓展,旨在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更多需要的地方,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拓梦支教队的队员们大多来自经管专业,扎实的学科背景是他们开展支教工作的核心优势。他们始终秉承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理念,依托经管学科特色为阿坝、巴中两地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体系。
阿坝:多民族共融,点亮“科技 + 人文”之光
在阿坝县城关一小,面对藏族、羌族、回族、汉族学生群体,拓梦支教队的队员们带来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课程,让学生们认识更为广阔的世界。
作为经管专业的支教队员,队员们将核心优势聚焦于特色课程开发。在经济学课程中,队员们以专业理论为根基,精心拆解 “机会成本” 这一核心概念。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多民族背景,队员们在讲解时融入生活中的鲜活案例,让抽象的经济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引导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触经济知识。这种基于经管专业素养的教学设计,不仅让晦涩知识变得生动可感,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的经济思维,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
手工课上,队员们耐心细致地授课,一步步指导同学们进行操作,为大家呈现了生动有趣的手工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乐趣。在六年级和初中班级,队员们开设了以古希腊神话为主题的课程,通过讲述精彩的神话故事,带领同学们领略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此外,还有以生活中常见的水流作为切入点开展的实验课程,队员们引导同学们亲手操作,让大家通过实验直观感受气压的作用规律,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助力他们更好地认识身边的世界。
巴中:薪火支教,深耕“实践 + 创新”特色
在巴中支教过程中,拓梦支教队结合经管学院的专长,在巴中地区深入践行 “经世致用” 理念,构建了一套贴合当地学生需求的经管特色课程体系。在体系理念设计上,团队以 “让学生懂经济、会规划” 为目标,打造了从基础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课程链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财商启蒙环节主要教学货币换算、成本与收益等知识;实践课程则开办了校园模拟交易大赛,各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校方对这些课程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其填补了当地经管教育的空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课程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与此同时,拓梦支教队围绕 “科技强国” 理念,充分发挥电子科大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科技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演示和简易教具,将人工智能、基础电路、密码学等看似高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参与的生动课堂。比如,在人工智能课程中,队员们用简单的编程小游戏让学生感受机器的 “思考” 过程。这些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探索热情,不少学生课后还主动向队员们请教相关知识,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情感交融:民族同心,乡土共情
三千米的海拔,并未阻挡住队员们的热情。在体育课上,各位“老师”与同学们融洽相处,打成一片。 队员与同学们共同围坐成一个大圈,以水瓶来替代的丢手绢游戏在轻松愉快中拉开序幕,同学与队员们追逐的身影穿梭其间。操场上,喝彩声此起彼伏,交织出了师生之间轻松愉悦的融洽关系。
夏日的阳光倾洒在青石板路上,队员们踏访恩阳古镇红色教育基地。 穿梭绿树灰瓦间,他们学习 “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的精神,深化支教使命理解——既是知识传递,更是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传承。队员深知,在万安红色沃土,他们播撒的不只是智慧种子,更是希望星火 。
乡村振兴的蓝图里,教育是鲜亮的底色。拓梦支教队将带着 “求实求真,大气大为” 的校训继续前行,在阿坝、巴中两地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让服务的触角延伸得更远。让青春的光芒在基层持续闪耀,为乡村教育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成电力量”。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罗莎 / 发布: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