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教育报:电子科大经管学院探索数智时代管理人才培养改革
文: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朝和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08-28 316

wechat_2025-08-28_093902_594.png  

  “不论是做管理学科研究还是一线管理实践,不仅需要了解新技术发展,更需要理解技术逻辑。”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陈旭在多次企业调研中发现,如今经管类学术研究更加欢迎工科背景的复合人才,“管理+工科”的知识、思维和实践也更符合如今产业对人才、管理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如何应对这一需求的变化?近年来,电子科大经管学院依托学校工科优势,推动“管工交叉”赋能管理教学实践,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硕博贯通”和“校企双轨”两大渠道打通管理人才分类培养路径,解决数智时代如何培养领军型管理人才的问题。

  “管工交叉” 赋能管理教学

  “讲计算机原理明白易懂”“点赞,典型的电子科大特色”……本学期,电子科大计算机学院教授汪文勇主讲的课程“新一代计算机科学导论”不断收到学生的课堂反馈。

  2024年9月,电子科大经管学院与本校计算机学院签署“硕士课程开放与教学合作”备忘录,数名计算机专业教授走上经管学院课堂,汪文勇便是其中之一。

  陈旭介绍,如今跨学院合作的专业学习紧盯“数智时代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新需求,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引入电子科大在电子信息等工科领域的优势资源,擦亮“管工交叉”特色。

  “‘管工交叉’的培养不仅让学管理的懂工科技术思维,更吸引越来越多的工科生在深造时选择经管方向。”学院副院长肖延高表示。

  梁小可是学院2021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直博生,本科学的是通信工程。博士学习中,她将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等运用到城市医疗用血管理问题研究中。“传统管理靠经验、规则,现在逐渐转向数据驱动、模型支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在改变。”梁小可说。

  据统计,电子科大经管学院目前研究生中,有52%的学生在入学前拥有工科背景。近年来,学院构建“管工交叉”的跨学科复合师资队伍,专业课复合型师资比例超过70%,目前学院具有“管工交叉”学科背景教师66人。“管工交叉”如今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走向深度融合。

  智慧课改 提升育人实效

  近年来,电子科大经管学院以“培养数智时代领军型管理人才”为目标,逐年更新升级课程培养方案。

  陈旭介绍,课改突出“数字化改造和AI赋能”的特点,特别强调了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中引入定量分析、模型建构、数据计算等核心方法。“营销管理:数字化思维与应用”等一批专业基础课上线,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智能制造产业洞见等切合产业管理一线新场景的教学内容登上课堂。据统计,仅2024年,课改覆盖比例就达到26.4%。

  “教学就要在真实场景下让学生进行商业实践分析,学生思维才能紧跟产业需要。”在管理学专业基础课“数据科学与商务智能”上,教授方佳明讲授最前沿的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他带着学生处理海量数据,教学案例的数据量与企业实际保持一致。

  为应对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带给管理人才培养的挑战,2024年9月,经管学院进一步推出“科技创新方向”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学生80%具备工科背景,科创特色课程占比59.4%,内容既覆盖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认知,又包含了数字化转型、智能决策等管理能力。

  双轨培养 明晰成长路径

  在电子科大,来自服饰公司的陈诗言、石油行业的王璐珩等众多不同行业背景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业界导师+学院学术导师“校企双轨”培养机制下开展企业实践研究,实践创新能力被放在了首位。

  为解决学硕、专硕培养趋同的老问题,近年来该院在培养方式上清晰区分,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开发“硕博贯通、逐级进阶挑战”的五类课程,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发“应用交叉、科技创新创业”的三类课程,建设“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两类培养支撑平台,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两种能力在两类研究生培养中齐头并进。

  “硕博贯通的培养方式夯实了学术研究生的前沿知识,技术与管理融合的导向则让专业硕士拥有复合的认知图谱。”陈旭说。

  如今,该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依托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教平台,训练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学术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则依托华为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23家,已孵化51个项目,其中8家高新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支撑校企双轨培养,增强了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经管学院响应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新要求,通过‘管工交叉’‘智慧课改’和‘双轨培养’探索出了数智时代领军型管理人才全链条分类培养的‘电子科大方案’。该方案不仅对工科高校人文社科类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有推广价值,对其他学院的研究生培养也有参考意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程玉华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8日第2版

编辑:罗莎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