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在行动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纸短情长:岑巩娃的手写信,温暖成电帮扶路
文:帮扶办 图:帮扶办 来源:帮扶办 时间:2025-09-11 561

“老师,助学金我已经收到啦,爷爷用这笔钱给我买了新书包、新文具,还给我留了一些生活费。现在,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新书包,谢谢您。”这是来自贵州省岑巩县思一小三年级学生刘鸿宇写给“远方老师”的心里话。父亲早逝,母亲远嫁,他和姐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而这份资助,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的童年。

db3e52063be18a6084cba7a8be9e176f_d3d3b.j

30余封从黔东南山区寄来的感谢信

教师节前夕,30余封从黔东南山区寄来的手写信,字里行间满是孩子们最质朴的感恩之情。这些信件背后,是电子科技大学与岑巩县乡村中小学的跨越千里的“爱心之约‘’。

一笔一画,写满“被惦记”的温暖

“上次收到老师们送来的《窗边的小豆豆》,我已经读了好几遍,每次读都有新感受,书中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岑巩县大有中心小学的小佳怡在写信时,特意把这句话写在显眼位置。她还记得去年冬天,收到电子科技大学寄来的羽绒服时,衣服口袋里还塞着一张手写便签:“希望这件衣服,能陪你度过一个暖暖的冬天。”

这些让孩子记挂的细节,藏在电子科大各党支部的帮扶日常里。为了让资助更贴合孩子需求,每个党支部都会提前和当地教育部门沟通:低年级孩子需要书包、彩笔、绘本,高年级的学生更缺课外书和练习册,有的孩子还想要一双跑步鞋。孩子们的这些心愿,都被一一记下并实现。当孩子们收到期盼已久的礼物时,脸上绽放的笑容,成为老师们心中温暖的回报。

“孩子们说,现在最期待的就是收到‘老师的礼物’。”岑巩县教育部门领导说,每次捐赠物资到校,孩子们都会围过来,“他们会拿着新文具互相分享,还会认真地给老师回信,有的孩子甚至会把考试成绩、获得的荣誉写在信里,就像给家人汇报一样。”

d4a4df01cba33174ba7ffc6bceb036a0_d3d3b.j

2025年“六一”儿童节,岑巩县思旸镇第一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电子科大师生的爱心

一字一句,藏着“双向奔赴”的感动

“爸爸说等秋天收了玉米,要给你们寄一包最大最圆的。虽然我不知道成都离我们村有多远,但我知道你们的心和我们贴的很近。你们送来的书本和文具,我都好好用着。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们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在给信通学院电子工程系党支部的信里,四年级的邹佳佳同学这样写道。

这样的“双向惦记”,也温暖着电子科大的老师们。有的孩子会在信里“关心”他们:“老师,您工作别太累,要记得按时吃饭。”“听说成都夏天很热,您要多喝水。”这些稚嫩的叮嘱,成了教师们教师节的特别礼物。“原本是我们想帮孩子,没想到他们也在温暖我们。”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的胡老师说,支部已经约定,等下一个“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要去岑巩再看看这些“写信的孩子”。

8aed28f634f9310e1f4f21d3881f2e64_d3d3b.j

学校派驻岑巩的帮扶干部和大学生志愿者与小学生一起留影

一程一路,延续“共成长”的约定

“收到信才知道,我们的一点小举动,能在孩子心里种下这么多希望。”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与岑巩县建立定点帮扶关系以来,学校始终把“教育帮扶”放在重要位置,50余个党支部的结对帮扶,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希望成为孩子“追梦路上的同行者”。

如今,这份“同行”还在延续:学校计划组织党员教师志愿者,定期赴岑巩开展科普讲座,带孩子们做简单的科学实验;各党支部也在筹备图书捐赠活动,让更多乡村孩子能读到优质书籍;有的支部甚至约定,要跟踪帮扶孩子直到初高中毕业,“看着他们一步步靠近梦想”。

“我想考上好大学,将来也像老师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小宇同学在信里写下的愿望。而在电子科技大学,越来越多的党支部回复学生:“愿你们像山间的小树,努力生长,未来我们在更高处相见。”

 30余封手写信,上千公里的距离!这个教师节,电子科大与岑巩县的师生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帮扶”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传递,更是心灵的陪伴;不仅是知识的播种,更是梦想的点亮。在这条跨越山海的帮扶路上,爱与希望正双向奔赴,让每一颗渴望成长的童心,都能向阳生长!


编辑:刘瑶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