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9月13日至14日,自动化工程学院组织2025级全体本科新生前往电子科技大学博物馆,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学习科技史·感知自动化"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以实地参观为主要形式,通过沉浸式体验帮助新生了解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培养专业认知和学科兴趣。
电子科技大学博物馆设有通信、雷达、广播电视、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六大主题展厅。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带领同学们依次走过每个展区,详细介绍了从基础元器件到复杂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
在通信技术展区,同学们了解了从电报、电话到5G通信的技术演进;雷达展区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制的系列雷达装备;广播电视展区呈现了媒体传播技术的自动化升级;电子测量仪器展区陈列着各类精密测试设备;电子元器件展区展示了芯片、传感器等基础元件;计算机展区则展现了计算工具的智能化发展。
博物馆特别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在"智能控制系统"体验区,同学们通过模拟操作了解了PLC编程原理;在"工业机器人"展台,大家近距离观察了机械臂的精确运动控制;"自动驾驶"模拟系统则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了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技术。
2025级新生李学汶表示:"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操作,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对专业学习充满期待。"
讲解员重点讲述了我国自动化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典型人物故事,包括钱学森在控制论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我国首台数控机床的自主研发历程、高铁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创新、工业机器人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等。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共组织9个批次参观,覆盖全院2025级9个班级的280名新生。活动结束后,学院还将组织参观心得交流会和主题讲座,进一步深化教育效果。
编辑:刘瑶 / 审核:罗莎 / 发布: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