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5科幻学术工坊年会暨36届银河奖“最佳学术奖”研讨会圆满举行
文:陈盈兆 图:陈潇然、张若婷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5-09-26 349

        9月20日,“城市与群星:2025科幻学术工坊年会暨36届银河奖‘最佳学术奖’研讨会”在外国语学院举行。本次会议以银河奖最佳学术奖研讨为契机,汇聚学界智慧,通过多维度学术对话与交流,共同探索科幻学术与产业发展的多元路径,助力成都科幻之都建设与中国科幻研究高质量发展。

e3ac4f80400fa9f3bba1791f1c4813d7_6dcd7.j

开幕式上,外国语学院院长胡杰辉致欢迎词,期待大家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敏锐的前沿洞见为学校科幻文学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共同搭建学术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多元平台。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俞博介绍了学院融汇科技与人文的办学特色,并表示“最佳学术奖”的设立对中国科幻理论研究、科幻学术体系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编、《科幻世界》杂志主编、中国科幻城主策划人拉兹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科幻诗学宏观洞察、技术伦理微观深耕、产业实践与性别视角多元对话,期待大家携手并进,共同探索科幻学术如何服务现实与幻想交织的都市文化建构。

中国科幻学术工坊创始人、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素核研博士后天洛_奇代表青年学术群体致辞,期望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未来能孵化出更多的科幻创作与合作项目,让思想的碰撞传承科幻力量。

在主旨发言环节,参会学者围绕科幻学术领域的核心议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四川大学王一平教授与我校外国语学院刘进教授、张雅蒙老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詹玲教授以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诗学精神转型为核心,揭示了中国科幻技术叙事的范式变革。深圳大学江玉琴教授立足于科幻乌托邦视角,剖析了中国当代科幻未来叙事的三重维度。复旦大学吕广钊副教授围绕杰里米·威瑟斯的著作展开分析,探讨了美国科幻文学中能源与路权的叙事逻辑。中国科学院大学苏湛副教授聚焦科普型科幻的起源与演变,梳理了其与启蒙运动的理论联系。日本学者上原香副教授聚焦民国科幻与《三体》译介展开深入分析。《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鲁太光分别对报告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点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与会专家学者们进一步围绕“科幻中的民族性想象与女性身影”与“科幻与技术想象”两个主题展开学术对谈,为大家理解科幻的社会文化意涵提供了多元理论视角。  

7040765eb8218f7e0bbc0f3a9b1f66bc_6dcd7.j

        会议还设立了两场学术论坛。青年学者论坛上,中文科幻学术工坊核心成员围绕工坊的定位、实践与价值展开交流分享,探讨了青年学者在科幻研究领域的协作与探索路径。“科幻产业”主题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们聚焦科幻产业现状、技术影响与伦理命题展开讨论,分享了他们对科幻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刻洞见。

d33c9fd4d4b15efb4ea2d2c11625e4c6_6dcd7.j

9308c4be059ecba9c63f1ac6818e4aad_6dcd7.j

        闭幕式上,外国语学院何敏教授呼吁各方借助成都科幻创新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这一重要平台,继续为科幻产业与学术的协同发展贡献力量,推动都市与科幻文化深度融合,助力科幻成为成都彰显科技实力与人文精神的城市文化符号。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