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动化工程学院仪器第六党支部:党建引领铸魂 科研报国担当
文:赵冰 来源:自动化学院 时间:2025-10-23 128

        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仪器系第六党支部(以下简称“仪器第六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赓续学院“自立自强,测控报国”的精神,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党建引领、思想铸魂、科研攻坚、榜样示范,在加强研究生党建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径。

        这支由44名党员组成的年轻队伍,其中博士生党员占近半数,在高端仪器研发、核心技术攻关、服务国防建设等领域获得优异成绩。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以扎实的组织建设夯实战斗堡垒,以卓越的科研成果践行初心使命,以榜样的力量凝聚奋进动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党员“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举旗铸魂: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青年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仪器第六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构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论学习体系,切实筑牢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根基。

图片1.png

在致远研学空间上党课

图片3.png

在乡村振兴实践后开展支部研讨

        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每月召开支委会、每季度开展专题党课,确保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围绕“四史”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等主题,近三年累计开展“党史教育+科技创新+测控精神”融合式学习50余场,形成“书记领学、党员讲学、集体研学”的浓厚氛围。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图片4.png

赴隆昌气矿纪念馆进行红色研学

图片5.png

“组会半小时”学习党的伟大精神、激发科研攻坚热情

        支部打造“组会半小时”理论学习品牌,利用教研室阵地,实现业务组会和党的创新理论融合学习,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开展“对话老党员”“红色经典读书会”“红色影片观影”等活动,让党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锤炼党性。组织赴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隆昌气矿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研学,重温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爱国热情。

图片6.png

联动我校与国防科大理论宣讲团开展示范宣讲活动

        此外,支部主动联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党组织开展“党旗引领学冬奥,青春聚力向未来”联学共建活动,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联动国防科技大学“高地薪火”硕博宣讲团、校内“自强有我”师生宣讲团开展示范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实验室、进头脑。一系列举措使理论学习真正“活起来”“热起来”“实起来”,实现了从“被动学”到“主动讲”、从“学进去”到“传出去”的转变。

强基固本:以规范化建设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仪器第六党支部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进组织建设制度化、管理监督精细化、党员发展科学化,不断提升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努力打造“理想信念坚定、国防特色鲜明、学术创新突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自2016年成立以来,支部始终坚持“党委领航、支部星级、党员标兵”三大工程协同推进,立足“四个面向”,践行“自立自强,测控报国”的精神。制定完善《支部工作计划》《党员考核管理办法》《发展党员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党员发展与培养方面,支部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注重在科研一线、重大项目中考察和发展党员。建立“导师—辅导员—支委”三方联动机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全过程培养。近三年来,支部党员人数稳步增长,为党组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同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在实验室、项目组、社会实践等场景中亮身份、作表率,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依托“成电automan”平台和“仪六先锋”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理论学习资料、活动纪实、榜样事迹等内容,有效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建宣传格局。

        得益于强化组织建设、激发党员活力,支部四次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人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20余人次获得校级以上表彰,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科技报国:以自主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仪器第六党支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实现“党建红”引领“科技蓝”,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彰显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7.png

组建硕博实践团赴国防重点单位参访交流

支部党员作为学生骨干力量,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等项目近60项,累计科研经费突破亿元。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核工业、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支部在高端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教师的带领下,首次突破了大腔体亚稳态负压激励散斑成像、电磁热微缺陷盲分离成像等装备无损检测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推动了尖端无损检测仪器的国产替代和跨代发展,助力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过技术创新,支部解决了现有数字化测试仪器采样率和分辨率低、处理速度慢、带宽不足、同步精度差等技术难题,研制出系列化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仪器和系统,并大幅降低了对国外核心器件的依赖,形成了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技术体系。成功研制如超高速数字采集与波形存储仪、多信息域同步实时分析仪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数字示波器。针对电磁辐射吸波涂层快速检测的国防重大需求,支部党员发扬党的革命精神,无惧艰难,与指导教师协同攻关,首次实现了隐身涂层多波成像检测技术的自主可控,打破了欧美等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为隐身飞机、雷达等“国之重器”的研制、生产和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助力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图片8.png

张蕴霖获十九届“挑战杯”国家级特等奖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拼搏。博士生党员张蕴林率队攻克“拒止环境下无人机群协同作战”难题,获2024年度“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党员曾文龙出色完成某外场测试任务,获相关单位感谢信;解淼作为共同作者在《Nature》正刊发表关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研究论文,展现中国青年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吴帆代表全校研究生向四川省主要领导汇报科技报国经历,发出成电青年的时代强音。

榜样引领:以先锋示范带动青年群体接续奋斗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仪器第六党支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激励身边人”,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生态,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支部持续实施“仪六先锋·博翼助飞”计划,设立学术互助小组,组织经验分享会,帮助青年党员提升科研能力、明确发展方向。近三年,支部成员累计获国家奖学金6人次,学业奖学金等超百人次,省部级以上科创竞赛奖励14项,1人获评“成电杰出学生”,1人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1人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学术成果丰硕,人才梯队健全。

在就业导向上,支部积极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通过组织赴国防重点单位参访交流、邀请航天科工校友讲座、开展“师兄师姐说”等活动,增强学生服务国防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近三年,支部党员赴国防重点单位就业比例逐年攀升至45%,读博深造率提高33%,充分体现了“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价值追求。

图片9.png

“自强先锋”1+1+1本研师支部联建前往月花村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图片10.png

支部党员为本科生开展“师兄师姐说、教研室探访”讲解

自2024年学院实施“自强先锋”1+1+1本研师支部联建计划以来,仪器第六党支部率先示范,与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教师仪器系第二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教研室探访”“联合备课”“理论宣讲”等活动,在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科研启蒙等方面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构建起“本—硕—博”贯通式育人链条。仪器第六党支部还积极拓展与科研院所党支部联建,邀请航天科工203所成都研究中心党支部技术专家到院作分享交流,联合中测院力学研究所党支部聚焦“党建红、科技蓝”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从理论学习到科研攻坚,从个人成长到集体奋进,仪器第六党支部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既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怀,也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既能在实验室里潜心钻研,也能在祖国大地上建功立业。

面向未来,这支充满朝气与力量的青年队伍将继续秉持“自立自强,测控报国”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刘瑶  / 发布: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