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经管学院陈璐教授和博士生张琪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发表研究成果
文:经管学院 图:经管学院 来源:经管学院 时间:2025-10-23 446

近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2023级博士研究生张琪在陈璐教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果“The Ethical Dilemma of Organization Norm and Ideology: Investigating Why and When Guanxi HRM Practice Predicts Unethical Pro-Leader Behavior”在国际A类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在线发表。张琪为论文第一作者,陈璐教授为论文第二及通讯作者,美国罗文大学(Rowan university)Yuanmei (Elly) Qu教授为第三作者,沙特阿拉伯阿尔费萨尔大学(Alfaisal University)Michael K. Muchiri教授为第四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张颂为第五作者,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唯一通讯单位。

891AA8CA6A652EEEEF0237C1F68_777C46AF_2A2

 “不道德亲领导行为”是员工为维护领导的利益所实施的可能损害组织利益、违背社会规范的不道德行为。目前,学界对不道德亲领导行为的形成机制缺乏深入理解。该论文以规范影响理论与伦理立场理论为基础,首次提出“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引发该行为的重要前因。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中国独有的管理现象,强调人际关系在招聘、晋升、薪酬分配及任务安排等决策中的主导作用。该论文的研究揭示,员工感知到的“关系导向的规范压力”是解释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导致不道德亲领导行为的关键中介机制,并探讨了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理想主义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该论文通过两项情境实验和一项时滞实地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会促使员工感知到组织内关系导向的规范压力,导致其为了获取资源、奖酬和晋升机会而做出不道德亲领导行为。此外,道德相对主义倾向较高(vs.较低)或道德理想主义倾向较低(vs.较高)的员工,更容易在关系导向的规范压力下实施不道德亲领导行为。

从理论层面看,该论文拓展了不道德亲领导行为的前因研究,将焦点从领导个体因素转向组织情境,揭示了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潜在伦理风险;通过引入规范影响理论,明确了关系导向的规范压力的中介机制;并结合伦理立场理论,阐述了组织实践与个人道德取向如何共同影响员工行为。在管理实践方面,研究提示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组织应审慎对待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系”因素,关注员工的道德取向差异,通过制度完善与伦理培训,防范因强调“关系”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是商业伦理领域的权威期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认定的50本全球经管类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简称FT50),近五年影响因子为8.7(2024),最新影响因子为6.7(2024),属于ABS三星,中科院一区,JCR一区,ABDC A级期刊,在全球商学院学术研究排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51-025-06165-9

作者简介:

        张琪,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伦理道德、及越轨行为等。

        陈璐,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相关成果发表在Human Relations等权威期刊。

        张颂,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等。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