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特等奖+19!成电学子“挑战杯”再创佳绩!
文:陈思思,王瑞 图:校团委 来源:校团委 时间:2025-11-07 733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科创报国汇报会暨颁奖活动在南京大学举行。电子科技大学在主体赛中获得1个特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人工智能+”专项赛中获得1个二等奖;在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中获得9个特等奖(其中1个擂主)、6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胜奖;在本届“挑战杯”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得9个特等奖(其中2个擂主)、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特等奖总数创学校参加本赛事以来新高,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我校擂主团队在全国颁奖仪式上作展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会勇出席颁奖仪式,并与参赛师生交流。

图片1(从上到下)-主体赛参赛师生合影.jpg

主体赛参赛师生合影

图片2-我校“擂主”项目成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石祥均在颁奖仪式上作展示.jpg

我校“擂主”项目成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石祥均在颁奖仪式上作展示

  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举办主体赛和“揭榜挂帅”、“人工智能+”专项赛及项目对接转化会等系列活动,全国2700多所高校、300多万名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参赛。

图片3-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上海赛区参赛师生合影.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上海赛区参赛师生合影

图片4-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重庆赛区参赛师生合影.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重庆赛区参赛师生合影

微信图片_20251106212410_87_13.png

8d93ddfb61f6c12e3e6207dc1c8c2bfc_4e893.p

news.uestc.edu.png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自大赛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团委会同各学院提前谋划、认真筹备,深入走访挖掘团队和项目,全过程融入科创育人元素,探索校地合作办赛模式,全周期高质量开展项目辅导,为学生参赛提供有效支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坚定学生科技报国志向。一系列举措让全校师生踊跃投身其中,校园科技探索与学术创新的氛围愈发浓厚。

82dc9f00174c3b3df824e6aa1549579c_4e893.j


e81ba4ea951575b33c1ad28ca1619c48_4e893.j

20c78d3531172bc5b10ee31b6f821ea4_4e893.j

导师指导项目团队备赛

fad5e5e9852065033bad6835b02dcfff_4e893.j

1.jpg

项目团队备赛攻关

d7fb21231458fbf2b102dd524d500b6f_4e893.j

项目指导教师赛前辅导

2.jpg

导师指导项目团队备赛

  接下来,学校将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引导成电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科学家精神,把牢创新创业航向;练就过硬本领、矢志科创报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青春动能;传承奋斗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争当科技尖兵,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


特等奖项目团队风采展示

主体赛特等奖

灵嗅光鼻——超灵敏、多组分、强组网的微结构光纤气体传感器

推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王泽平 彭仕源 程寅 汪上策 谭晶 刘铭宇 李峻昊 杜思语

指导教师:姚佰承 黄勇军 邓光伟

作品简介:团队通过研发集成化程控全锁克尔光频梳、高品质因子气敏光学微腔以及基于FPGA的集成一体处理模块,成功实现了对20余种气体ppb量级的高精度组网探测,大幅推动了高性能光学气体传感新技术的实用化应用提升。

展示团队1-主体赛特等奖-王泽平.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擂主

天巡灵眸——国产算力无人机智能感知与推理系统

推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团队成员:朱启鑫 石祥均 毛新宇 李育哲 卢治润 吴杰 李俊思 翟培钰 刘霖欣 刘宇轩

指导教师:孙明 田玲 郑旭

作品简介:“天巡灵眸”是基于国产算力打造的无人机智能感知与推理系统,突破“实时感知”与“高阶推理”技术瓶颈,实现从“看得见”到“看得懂、会决策”的跨越。系统由机载端侧推理平台、双机协同模块与地面服务器构成,具备三大核心能力。

展示团队2-天巡灵眸-朱启鑫.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特等奖

  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空中“低慢小”目标智能识别方法

  推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唐珑畛 李佳宸 熊壮 闫琦 刘旭 周楚宜 耿晨皓

  指导教师:郭世盛 崔国龙 李娜

  作品简介:针对低慢小目标识别中杂波干扰强、类间特征差异小两大难点,设计了多级杂波抑制与双阶段多维特征融合两大核心技术,显著提升了模型的稳健性与识别精度,实现了低空复杂环境下低慢小目标的快速、准确识别。

展示团队3-唐珑畛.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特等奖

  热影智眸——大模型驱动的端侧可部署时敏红外小目标检测识别技术

  推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龙畅 邱翔昱 张弦 李佳璇 郭涵 黄逸安 刘艳阳 张庆 戎亿 毛阿吉

  指导教师:彭真明 罗俊海 桂阳

  作品简介:提出和设计了国产大模型驱动的端侧可部署高帧频弱小目标检测识别方案,从多维深层特征异构模型级联架构、显示空时特征建模、基于国产芯片的端侧轻量化部署三个方面破解难题,各项指标测评满分,实现百赫兹级的实时处理性能。

展示团队4-龙畅.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特等奖

宽域智瞳——非合作非标无人机信号快速感知识别平台

推报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姜统轩 陈爽爽 杨心妍 秦小竹 王量 马海呷呷 李济帆 宋佳琦

指导教师:刘思豪 潘锦 孙凯

作品简介:研发了一套超宽带非合作无人机信号识别与捕获系统,突破传统窄带限制,具备宽频谱覆盖与高精度采样能力,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快速扫描、分离并识别信号,有效提升低空安全感知与防护水平。

展示团队5-姜统轩.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特等奖

天枢智眸——基于国产算力的无人机载荷图像实时智能感知与推理系统

推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刘思聪 王家琛 邢栋 顾婉玉 岳东村 李承骏 李含情 陈钰江 李翀宇

指导教师:闫科 卢光曦 周明耀

作品简介:针对无人机巡检小目标检测性能弱、动态推理偏差大、精度-效率平衡难三大挑战,团队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突破目标实时感知、动态意图推理、模型轻量化三大关键技术,实现小目标精准检测、复杂场景快速研判、低损耗模型轻量化以及国产自主可控。

展示团队6-刘思聪.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特等奖

基于多模态智能体的银河操作系统运维管理工具

推报学院:物理学院

团队成员:徐志福 范泽辉 韦晓嘉 周楠萱 庄绍晖 杨长霖 凡佳正 石志浩 陈亦杨 易楷凡

指导教师:杨茂 丁茜秋 杨元杰

作品简介:以多模态智能体为核心,集成AI与自然语言处理,适配国产GPU及AI框架。支持多模态数据采集,自动识别异常、评估严重等级,分析故障依赖关系,生成并执行智能化修复流程。同时提供数据库、Web应用缺陷识别与优化建议,降低运维成本。

展示团队7-徐志福.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特等奖

“天枢双子星”面向复杂地形的双机协同智能搜救系统

推报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团队成员:陈劭杰 饶明楚 郭明凯 郭浩 黄玉麟 赵乃琛 王嘉豪 左启睿 马浩岚 欧阳云涛

指导教师:刘萍 郝一桦

作品简介:“天枢双子星”为异构无人机协同自主搜救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实现了高精度、低时延的目标识别定位一体化、高效可靠的复合任务调度、高速安全的规划控制。并完成实机部署验证,彰显了团队雄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快速部署的能力。

展示团队8-陈邵杰.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特等奖

基于特征投影映射的异构集成结构力-热仿真降阶方法

推报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沈凤霞 陈雨石 谭睿泽 鄢国生 雍婷

指导教师:曾慧中 罗文博

作品简介:团队针对三维异构集成结构仿真中硬件要求高、耗时长的难题,通过图像化几何建模、材料等效处理及特征投影降阶,实现建模与求解效率全面提升。将复杂建模简化为图像识别与自动生成,通过等效材料降低物理复杂度,并构建快速预测模型。

展示团队9-沈凤霞.jpg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青年科技人才赛道特等奖

擎臂新生——面向断臂人士的智能穿戴式外肢体系统

推报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潘德智 陈奥博 胡紫涵 黄泽茜 张连驰 兰景文 杨宇涵 朱柏宇 肖钧键

指导教师:陈路锋 施柯丞

作品简介:团队研制出具备脑电-语音多模态意图识别与柔顺控制能力的腰部穿戴式外肢体系统。作为用户的“第三只手”,该系统可辅助完成抓取、握持、搬运等日常动作,验证了人机协同控制的可行性,为智慧助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示团队10-潘德智.jpg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

毫米波云雷达非气象目标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推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唐雪 雷昂 周子轩 冯晚竹 徐红林 周子涵 程园耀 周星宇 张育航 毛德浩

指导教师:张寅 裴季方 霍伟博

作品简介:团队针对THI模式和PPI模式两种气象雷达数据分别设计了非气象目标智能识别网络。紧密围绕数据特性和识别难点,从数据融合、非气象目标特征增强以及特征可分性增强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提升网络结构的性能,最终实现准确识别。

24年展示团队1-唐雪.jpg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

“蜂行者”面向拒止环境的集群无人机自主探索者

推报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团队成员:冯狄 涂光明 沈志伟 蔡林海 陈坤 李楚宪 胡立丹 严隽铭 林嘉楠 林捷骐

指导教师:凡时财 林柏洪

作品简介:“蜂行者”为拒止环境集群无人机搜索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实现高可靠的集群通信和协同定位、全覆盖的集群搜索、安全自主可控的规划控制、高精度的靶标识别与定位。此外,还将计算平台国产化以确保技术自主可控。

24年展示团队2-冯狄.jpg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基于深度学习和配准技术的眼部医学影像生物组织力学特性预测新方法 

推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王津 王俊逸 朱曦 李轶杰 邓钧烽 郭家和 周林儒 杨溢翔 李汶锦

指导教师:张帆 张乐 张琳

作品简介:该项目通过分析OCT影像形变,聚焦于视乳头区域的高应变分布,弥补了常规检查的不足。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微分同胚配准的应变估计、基于深度学习的组织形变预测以及基于深度学习近视风险预测模型。

24年展示团队3-王津.jpg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仪语灵犀-基于生成式AI与5G的智能仪器助手

推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任泽宇 陈浩瑞 徐子婷 彭成谨 李超 胡洋宁 宋羽 肖舒铭 陆岱元 王军树

指导教师:杨远望 段景山 肖烁

作品简介:结合生成式AI与5G技术,开发了一款智能仪器助手。通过5G透传技术,实现分布式测量和远程操作。项目采用SC171AIoT5G开发套件部署Agent,集成语音交互和手势识别技术,用户可通过自然交互快速控制仪器并获得测试结果,大幅提升操作便捷性与效率。

24年展示团队4-任泽宇.jpg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助力太空经济发展的星载MRAM创新应用

推报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赵晓洋 阳一 姜伟杰 詹顺 刘思睿 赵力兴 段佳辉 张哲豪 王东阳 唐祺远

指导教师:唐晓莉 何宗锐 苏桦

作品简介:在新型存储芯片中,磁随机存储芯片(MRAM)兼具快读写速度、低功耗、非易失与抗辐照等多项优势。为验证MRAM装载卫星的可行性与其带来的性能提升,团队设计了以MRAM为存储单元的星载相控阵系统。经实测对比,MRAM的引入使关键指标显著提高。

24年展示团队5-赵晓洋.png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拒止环境下微型无人机集群协同探索与覆盖

推报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张蕴霖 仝世纪 张奥 方秋雨 李松 陈思 苏怡梦 张兴宇 张祖铭

指导教师:邵晋梁 叶润 马敏

作品简介:提出抗拒止、全自主、高可靠的无人机集群搜索系统。在感知定位中,提出多传感器多机观测的联合定位方法;在目标识别中,建立高置信、强泛化的人工智能识别模型;在协同控制中,设计视觉引导、由粗到细的搜索策略。

24年展示团队6-张蕴霖.png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氢能源混合动力无人机容量配置与功率调控技术研究

推报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王子豪 陈昌杰 田蕾 邱宇 袁邦书 朱泳漳 王瀚林 兰维兴 李笑雨 刘海龙

指导教师:高艳 李凯 殷聪

作品简介:团队通过设计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并搭建数字化模型,提出三种氢电混合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并通过等比例无人机飞行平台验证了三种方案的有效性。实现了燃料电池与储能电池容量配置与功率调控策略的协同优化。

24年展示团队7-王子豪.png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智空腾飞——无人机集群博弈对抗探索者

推报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余展鹏 汪宇轩 杨俊浩 余志杰 郭天赐 谭闵谦 胡彧奇 黄奎云 路遥 许国锋

指导教师:凡时财 郑宏 彭超

作品简介:团队设计了由待命状态、跟踪状态、攻击状态、躲避状态组成的有限状态机模型。模型采用分层状态机结构以实现多层决策机制;同时使用基于改进匈牙利算法的目标分配方法,实现最优目标分配。

24年展示团队8-余展鹏.png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基于生成式AI的麒麟操作系统场景判别和性能调优软件

推报学院:物理学院

团队成员:文佳源 饶洪江 孟佳珉 韦晓嘉 才秭墨 易楷凡 魏贤浩 焦靖喆 陈亦杨 卢旭晨

指导教师:杨茂 徐浩 田镕恺

作品简介:团队基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生成式AI对操作系统调优的部分流程进行自动化和改进。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TPE搜索策略等方式降低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性和使用者的理解成本,并且利用在线生成式AI,在消耗较少的情况下找到较好的调优策略。

24年展示团队9-文佳源.png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