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成电沙河河畔的晨读少年,到数字经济领域的领航者……1979级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飞舟——这位从成电走出的行业领军者,自1995年从事计费系统起家,到2017年登陆深交所上市,三十载匠心深耕、砥砺前行,率领思特奇成长为中国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领域的标杆企业。从“一叶扁舟”到“航母编队”,他以对技术趋势的前瞻洞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践行担当,在数字浪潮中搭建传统与未来的新桥梁,生动诠释着“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
成电岁月:奠定一生的“求实”底色
1979年,16岁的少年吴飞舟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这也成为他改变人生的选择。
关于选择成电,吴飞舟回忆道,“学工是必然选择,而成电的通信专业在全国首屈一指。”成电素以“学在成电”的浓厚学风著称,其鲜明的工科底色与求实氛围,滋养着每一位求知者的内心。在成电的四年,吴飞舟始终保持着雷打不动的晨跑和晨读习惯——每日清晨的沙河河畔,总能看见他奔跑和晨读的身影。
“当时英文基础弱,班主任一句‘大声朗读才能学好’,让我找到了突破方向和信心。”他回忆道,从那时起每天天不亮就到食堂朗读,也正是这份近乎严苛的自律,不仅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语言根基,更在潜移默化中打开了他的视野,提升了思维方式,更培养了保留至今的自律和韧性。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少外宾交流时都对他的英文表示赞叹,他总莞尔一笑,表示这是成电学习时打下的基础。

1982年,吴飞舟即将大学毕业,恩师李保扬教师的一句话,成为他学术路径的转折点。“在一次课堂上,李教授建议我‘学系统网络而非点对点通信’,这让我明白,技术研究要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能只看局部。”这种思维方式,成为他后来攻克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底层逻辑。
本着对学术的研究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他顺利考取了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成为了当年同学中为数不多的研究生学子,跟随导师致力于中国的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的研发,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为这一领域的开创者。在此过程中,吴飞舟特别感谢导师放手让他独立做项目带团队,这一过程中的锻炼和能力提升令他受益匪浅。
回顾自己的学业历程,吴飞舟始终感恩良师的指引,“得遇良师,是我们一生的幸运。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他表示,自己走对了路,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认真听了老师的话”。
创业征程:从BOSS系统到数字港口
研究生学习结束后,吴飞舟先在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数据所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随后,他加入摩托罗拉计算机部,从硬件销售起步。但很快他就发现,单纯的硬件销售无法满足中国客户的实际需求。“客户需要的是‘智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冰冷的设备。”他回忆道,“于是我们开始寻找本地开发商,但效果参差不齐。”彼时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但国内刚刚起步,出于对客户负责的初心,“求实”的吴飞舟决定自己开发软件,这一转身,为思特奇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1995年,“思特奇”在北京应运而生。吴飞舟以“通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为切入点,精准锚定行业痛点——当时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分散低效,亟需整合资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1997年,思特奇在国内率先提出BOSS概念(Business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电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新大门。这一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更让思特奇在行业内崭露锋芒。
随着技术迭代创新,思特奇持续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投入与研发,推动电信运营商、城市、产业企业、东数西算各业务领域的拓展与布局。2001年,国内率先推出和上线省级集中BOSS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BOSS规范并落地厂商;2014年,云BOSS系统上线,成为国内首个云原生的业务支撑系统;2017年,通过CMMI-5级认证,成为软件领域全球领先者;2020年,城市中台落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底层架构;2024年,深度参与江苏省数据要素产业发展论坛,发布《全域数字化转型下产业经济和数据要素流通的探索及实践》,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同年在贵阳数博会提出“数据不跑路”理念,通过流程调度与分布式技术,实现跨域数据赋能。
资本市场见证着思特奇的稳健成长——2017年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行业焦点。截至2025年5月,公司市值稳定在38亿余元,以持续增长的价值回馈股东信任。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思特奇以“技术+资本”双轮驱动,聚合能力,构建生态,让“硬科技”和“软实力”共振,推动技术实力和企业市值螺旋上升,为中国的数字化注入双重动能。
“我们始终坚持‘为百行百业创造新价值’的理念。”吴飞舟的话语中蕴含着思特奇的价值坐标。从通信运营商到智慧城市,从民生领域到产业经济,思特奇的技术演进和业务布局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如今,思特奇服务全国超十亿用户,市场份额稳居中国电信运营商市场前三,成为行业标杆。公司在上海、安徽、内蒙古、广东、山东等25个省(市)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力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
企业哲学:健康度与长期主义
在企业管理层面,吴飞舟将“企业健康度”视为核心。“真正健康的企业,应实现客户价值、团队成长和股东利益的平衡共生。”他阐释到,思特奇摒弃传统KPI考核体系,转而构建业务价值评估,换言之就是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是通过持续创新和客户价值创造,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正是通过“长期主义”战略思维,使思特奇能够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迭代周期中保持战略定力,实现技术投入到价值转化的可持续增长。

面对行业竞争,吴飞舟强调“务实创新”:“创新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本质是解决真问题。”他举例说,在5G时代,思特奇率先构建“底层网络-中台能力-场景应用”的全栈技术架构,布局智慧运营生态,通过系统性的技术架构设计,实现从底层网络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赋能。“我们讲创新,首先要讲系统性,然后再分层突破。”30年的行业沉淀和专注,正是思特奇破解行业痛点的密码。
在人才培养方面,思特奇打造了完整的培养体系。与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大二认知实践-大三项目实训-毕业定向就业”通道,通过实习和培训,引导青年人才参与前沿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系统思维。“我们不鼓励‘挣快钱’,而是引导年轻人脚踏实地,在技术深耕中实现个人价值。”这种理念,与成电人始终追求的“求实”精神高度契合。
校友情怀:饮水思源,反哺母校
“成电培养了我,我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搭建平台,少走弯路。”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全球校友企业服务中心理事长、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吴飞舟始终关注母校发展。
他推动校友资源与母校深度融合,发起“校友企业城市行”系列活动,组织校友企业与地方政府对接,以技术赋能地方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在巴中市,吴飞舟推动校友企业形成的生态合作,让当地数字化建设进程有效提速;在大理思特奇与地方政府合作城市数字经济项目,成为校友反哺母校的典范。

2019年,吴飞舟在母校“求实讲坛”留下“回归常识、尊重规律”的箴言,还在谆谆引导着成电学子。“常识是做人的根本,规律是做事的基础,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企业经营,都要遵循本质规律,不能急功近利。”这种朴实的哲学,源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成为他对青年学子袒露的肺腑之言:“成功没有捷径,只有把基础打扎实,才能在技术浪潮中站稳脚跟。”
展望未来:与时代同频,为成电添彩
面对AI时代的挑战,吴飞舟展现出成电人特有的“大气大为”:“AI不可怕,可怕的是对AI无动于衷。”思特奇已全面拥抱AI,从底层资源调度到上层应用开发,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2024年9月,在天府人工智能大会上,思特奇与电子科大合作举办论坛,发布自研AI大模型,并发起“中国中小企业算力服务联盟—成都行动”,推动算力资源普惠化。
对于母校的发展,吴飞舟寄语:“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需要将文化与技术深度融合。”他希望成电能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底蕴的领军人才,“真正的一流,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思想。”
2026年9月,母校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吴飞舟深情祝福:“愿成电继续以科技报国,在世界舞台上书写更辉煌的篇章!”而他自己,也将继续在数字浪潮中前行,用技术的力量,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成电人的智慧与担当。
“数字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唯有与时代同频共振者,方能抵达梦想的彼岸。”这,正是一位成电校友对时代的深情回应,也是他作为科技企业家对未来的坚定承诺。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