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先其教授主编的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教材《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作为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配套教材,该教材系统整合了本科“微波固态电路”与研究生“无线系统的微波与射频设计”两门课程内容,形成“基础—进阶—创新”三阶递进的知识体系,创新性地提出“2W3H”分层教学法,为培养懂理论、强实践、善创新的高层次微波人才提供了重要教学资源。
该教材得到了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专项计划”、“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的支持,并由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作序推荐,将于2026年春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植根经典,融汇前沿,打造“传统与前沿共生”的知识体系。该教材紧密结合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微波固态电路”与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无线系统的微波与射频设计”,并融入最新的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成果,形成基础知识、最新进展和创新趋势的阶梯式内容格局。这种“从基础到创新”的阶梯式内容格局,有效衔接了基础课程与科研实践,回应了领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创新方法,因材施教,首创“2W3H”分层学习路径。为解决不同层级学习者目标各异的核心痛点,该教材创造性融入了编者凝练的“2W3H”教学方法,将各知识点解构为“了解总体、学会吸收、尝试创新”三个学习层次。该方法通过引导学习者回答“What is it?Why need it?How about it?How to realize it?How to improve it?”这一系列问题,将学习目标划分为“基础百科级”、“硕/博论文级”和“前沿文献级”,实现了从建立框架到深化理解,再到激发创新思维的全流程覆盖,真正践行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问题导向,赋能实践,破解“理论与工程脱节”难题。该教材尤为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系统对电路的要求”与“电路特性对系统的影响”双向分析框架,将抽象的电路理论与具体的工程问题紧密绑定。同时,书中设置了鼓励学生自主检索、分析最新专利与学术论文并开展“检索—分析—再创新”的训练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前沿视野与批判性思维,为其今后从事设计研发、科技管理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资源配套,支撑教学,助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支撑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该教材提供了完善的教辅资源,包括配套电子课件PPT、习题参考答案、教学大纲、重难点分析和软件操作文档等。相关资源可通过华信教育资源网免费下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力保障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相关链接:
林先其,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浙江省信能融合微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太赫兹电路与系统、无线能量传输与热应用等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主讲“微波固态电路”(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和“无线系统的微波与射频设计”等课程。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教改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0余人。
《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ISBN:978-7-121-51545-3)的出版是我校在电子信息领域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凝聚了一线教学团队多年的科研与教学智慧。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知识体系,更致力于引导学生领悟“理论联系实际、传承中求突破”的科研理念,预期将成为广大学子探索微波世界的良师益友,为我国微波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本科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教材建设,自2024年“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已经资助了5门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目前均已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后续将陆续出版。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