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飞身上篮、慧眼识果、激光对抗、视觉盲杖、智能护理……11月19日,电子科技大学第五届新工科教育课程学习作品展暨优秀作品评选、课外创新实践作品展在清水河校区时间广场举行,全部由本科生完成的133个作品精彩亮相,赢得观众连连赞叹,现场“哇”声一片。


本次展出的学生课程学习作品、科创作品,主要来自挑战性学习课程、新生项目式课程、精品项目式课程、高峰体验项目式课程、“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等课程作品,以及新生课外实践作品和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的课外实践创新作品。

这些成果的集中涌现,得益于学校持续构建全程基于项目的融合创新课程体系,推动“科研育人”深度落地第一课堂,新工科教育改革成果持续落实在学生培养全过程。



现场展出的学生作品,既结合了学科特色、活用了课堂知识,而且契合应用需求,形成了各种“脑洞大开”却又很接地气的产品,既有技术难度、需求热度,又有人文温度。

任意角度,定点投篮,百发百中!展览现场,2025年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CON中夺冠的篮球机器人额外引人注目,它以灵巧的身姿、快速精准的投篮,赢得阵阵喝彩。


多无人机编队怎样实现智能控制?来自航空航天学院的大四学生康雨琳、谢雨荷等,展示了她们在挑战性学习课程“多无人机编队控制实验”中研发的低空飞行器规控一体智能模组。该模组大幅提升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精度与稳定控制,适配固定翼、多旋翼等多种飞行器,并具备鲁棒编队控制能力,以低成本支撑多机协作,目前已在工业运输、军用巡检等场景落地应用。
“飞身上篮、百发百中的秘诀是什么?已经做到了定点投篮,能不能实现运动投篮?”“既然变声器能够伪装声音,能不能逆向操作,把被伪装的声音还原回来?”……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来自知名企业的专家、校内资深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等纷纷向同学们提出“烧脑”问题,既考察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也启发同学们进一步完善,打磨出更好的作品。

在路演竞赛环节,38件作品作了精彩展示。评审团专家进行评选,并与同学们深入交流,提供精准指导和宝贵建议。路演竞赛将角逐出一、二、三等奖,评选结果于近期公布。本次活动还吸引了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师生,以及校内各学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与交流。不同年龄段的同学们共同感受动手操作、跨界创新带来的乐趣。活动还设置了10个“人气作品奖”,由学生现场投票产生。
新工科教育学生作品展,收获最大的还是学生。在“攀爬磁铁”作品展板前,物理学院2024级本科生王佳禾介绍了自己参加实践的感受。他表示,展出的这个作品是“开放性物理项目训练”新生项目课程作品,在这次实践中,他们通过改变角速度和半径观察磁铁攀爬上升的速度,考察磁铁上升速度与角速度和半径成的线性关系,不仅掌握了对物理现象进行建模并开展理论分析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生命学院2024级本科生王瑞峰在分享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开发课程作品“视障患者辅助感知技术”的过程时表示,“这次实践,用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我们都是‘用到什么就赶紧学什么’,现学现用、不断试错,最终完成了作品,也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校党委书记曹萍,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会勇,学校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共同参观展览。
点击/扫描二维码 观看精彩视频
编辑:刘瑶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